王者风范89/作者:王炳森
距离产生美吗?
有位台湾女星人称大美人,还被什么杂志评为亚洲最美女人,无数男人被其倾倒,女郎待价而沽,却总是沽不出去。年初的一部贺岁片叠加东瀛美景,让我等看得如醉如痴。一偶然机会得以面睹芳容,竟然失落跌镜,不仅没有银幕上那幅勾人魂魄的五官,就连电影特写的白净细腻也被脸上的斑斑点点给彻底摧毁。忽然间想起一句经典台词:距离产生美。看来有些尤物天生就是摆在画上看得,有些美丽就该是传说的,您非要近观得以求是,一定是个失望的结局。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进展到情爱的美丽距离是不是恒定呢?如果距离不变就如同平行的两条铁轨,再如影随形,也是平行的两个轨迹,距离了,永远没有交叉。有人说,结婚就是一对男女一起吃饭,可常吃饭的未必能成夫妻;有人说结婚就是两个人一起睡觉,睡在一起了却不该一览无余,从心灵到肉体,再美的容颜也有蜕变的时刻。
说起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人们似乎有一个误区,就是把这个距离当成一个恒定的值。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有人哀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么多么的大,究其原因,其实就是那个人或者是民间常说的哥儿们,不理解自己的某件事某句话,于是失望了。举一反三,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是遥不可及了。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该是一个变量。
还说一对夫妻吧,两人肌肤相亲的时候是零距离,各自上班打拼的时候是正距离,做爱、接吻的时候,那就是负距离了。
朋友同样如此,哪怕是再亲近的朋友,各自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轨道不一样,有距离是正常的感觉。朋友聊天、对酒当歌,一句话还没说完,对方已经理解了你想说的全部,于是相视一笑,零距离的感觉油然而生。更有些朋友,能看到你自己所看不到的优点和缺点,目光能深入到你自己目光所不能及的内心,那难道不是负距离么?
同样一件事,同样两个人,聊起来的理解程度还和两人的心情有关。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自然什么都好理解,心情不好的时候,自己的烦恼还来不及呢,又怎么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两个小孩子,都喜欢吃巧克力,啊哈,他们就是好朋友了。哪天他没有给她玩他的玩具,两人又不是好朋友了。就事论事,其实简单。
两个成人初次相逢,彼此打量一番,在那儿工作,那里读书,结婚没有,有没有孩子,喝酒抽烟,云雾山罩,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能不能交朋友,会不会再来往,第一次的神交已经决定了大半儿。
有时候,两个大男人侃大山会找一个话题或者第三者来寻开心,那么这两个人当天就是“损友”,谁会想他和别人一起再来损你自己呢。
距离产生美,其实距离是个变量。说白了就是掌握度。思考实践这个问题,其实也是禅学的道理。
弟子问大珠禅师:事物何为大?
禅师:无边际。
弟子:世间何为小?
禅师:看不见。
弟子:依这么说,何处才是呢?
禅师反问:何处不是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