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排队上厕所
感悟英伦的点点滴滴之二
作者:王炳森
周润发在早期的一部电影中说过一个谜语:“大家排队上厕所——伦敦。”,片名可能是《纵横四海》,也许不准确,但肯定有这句台词。这次在英国呆的时间比较长,该去看的地方都去了,包括英国大主教的教堂、丘吉尔庄园、莎士比亚故居、巨石阵等一般旅游者很少去的地方;还特别去皇家歌剧院欣赏了音乐剧、参观了伦敦证券交易所、外汇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汇丰(控股)集团等著名金融机构。不管是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还是在大英博物馆的连接大厅抑或是其他公共场合,人们上厕所的时候只要人数一多都会自觉地排起队来。还真应了周润发的那句搞笑的谜语。
其实不只是上厕所?公共汽车、地铁站上下车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等候都会排队,人行横道见红灯都是等候绿灯再行。这让我一直有一种——“秩序”感!
这种秩序感源于国民素质的培养,也源自各级政府机构的责任与管理。在英国我们大大小小去过几十个停车场,基本上没见到停车场有管理人员,司机缴费却没有人敢逃单,这是因为英国有一种个人信用制度,如果你因为停车费没交而被贴了罚单,会影响你的信用纪录,而信用等级将影响人的一生。有一次我们去看毕加索的画展,停车的时候是下午18点,而我们停车的城市街道路边18点半就会自动进入免费时段,司机见没有投币的装置竟用手机拨通了一个语音号码,用手机买到18点35分,就是多买出5分钟停车时间才带大家去看免费的展览。在国内用手机下载彩玲比比皆是,交停车费却从来没听说过。好像张韶涵歌里唱过“有张隐形的翅膀”,而在英国有张隐形的翅膀规范着社会的秩序。
伦敦街道上停车位很难找,但却有许多免费的残疾人车位,公共设施中的残疾人的坡道、厕所都是在最醒目的地方,这不能说没有政府的引导。从伦敦开车去卡迪夫要四个小时车程,驱车几百公里有时是乡下有时是郊外,一路上却没见到什么农作物,更别说是高粱、玉米和大豆了,路上我们多次停车休息见到的都是绿油油的大草坪,这一点我们的国情肯定学不了,十几亿人不种庄家买谁的去呀?英国的各种草坪不是用来装饰的,有草坪的地方都有数量不等的座椅和长凳,哪怕是在很偏僻的地方,山坡上有块草坪,轻轻走过去见到不同的方位都安装有椅凳。不管是歇息还是领略自然风光,确实很惬意。
从伦敦到纽波特所到之处没有见到各种促进和谐与经济发展的标语口号,也没有见到一处象征当地领导“政绩工程”的文化广场或音乐喷泉,包括卡迪夫等小城市的商业街、市政厅广场也大都是老式的建筑,步行街的中间一般都是休闲的长条椅子和喝咖啡的小桌,路过此地你会见到老人或是妇女们带着孩子悠闲自得地聊天。英国人告诉我们就是再小的城市市长也是选民选出来,而不是上级任命的,官员们一般都会为选民办些实事,而不是“徒有虚名”地贴标语、出数字。类似安装椅凳这样的事情一般归镇一级的政府管,不用上级指示。他们说不同级别的政府办不同的事情。
看来构建和谐社会真不是学习讲座出来的、不是标语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在点点滴滴的社会秩序中积累出来的。参加威尔士大学的毕业典礼,从威尔士王室成员到校方领导、老师、各类学员、来宾近千人,三个多小时的典礼结束,人们走的时候礼堂里没有留下一张废纸和果皮纸屑,散场后还像入场时那样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不由的让我想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全世界好像没什么人怀疑我们的奥运场馆等硬件设施的工程进度和投资保障,大概也信任工程质量,甚至国内外舆论也不怀疑张艺谋率领的团队能否组织创作出精彩的团体操表演——因为我们的队伍打歼灭战、突击战甚至形象战都是过得硬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相信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结束时,北京的“鸟巢”会演绎整洁如初、秩序井然的震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