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毒不丈夫
“你不辩贤愚,无毒不丈夫。”这是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中的名句,从此“无毒不丈夫”在国人中广泛流传,并成就为两性文化、官宦文化之标志。“无毒不丈夫”,要成就大事业者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但国人在口头与书面语言中用得最多的还是:“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近来,有人不断在网上、在形色各异的论坛上中,在号称国学的学术中,谈论一些成语和熟语在演变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有帖云:成语“无商不奸”本来作“无商不尖”。“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要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帖子说,在古时候,厚道不到这种程度的,就不够资格当商人。呵呵,看来古代商人是太“厚道”了。
这个说法真是“旷古未闻”,于是钻牛角尖想查到“无商不尖”的源出处。查了文本的、电子的,十几种词典工具,仍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也许,帖主“想当然耳”,乃是胡说八道而已。
但现实生活中也确有不少词语是与时俱进了,背离了它的初衷。比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最早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气量)不丈夫”,后者才与儒家的道德与修身标准符契欣合。大丈夫应该气度恢宏,风度翩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很多“丈夫”在向“大丈夫”的目标挺进中发现,要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必须心黑手辣,不择手段,光靠气度和风度往往成不了大事。于是,“无度”就顺势应时地演变成了“无毒”,一直到今天再没人提出异议。
好友老张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烦心事不仅在单位,在家里也多了起来。这一天,当老张以小卉父亲的身份,拿着五万元站在小卉好了三年多想要吹掉的男朋友刚子面前的时侯,刚子却无论如何也不肯收。刚子说,他只是想留住小卉,哪怕留不住,也希冀用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之间的联系,即便充满感伤与愤怒。刚子其实并不想要小卉的钱。
最后,在老张的坚持下,刚子收了三万五。老张对小卉说:恋爱时人家为你花了钱,现在你提出分手,补偿人家是理所当然的,再说经济上若有什么纠葛,分手就永远也不会彻底。这场刚卉分手闹剧演了近两周,终于在老张这个大男人与刚子这个小男人见面后,画上了休止符。
亦舒在《喜宝》里面说:“我想要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那么我要有很多钱。”喜宝没了爱情,觉得金钱也可作为补偿,使人得到安慰。
也许,每个人在恋爱结束时都会不甘心吧?于是有人就会对前恋人说,把你欠我的一切都还给我!然后她(他)列出清单,上面包括了当初送给对方的手机、MP3、DC、项链,甚至是衣服、鞋子、小饰物也要作价一并归还。
其实,赔偿和损失是同爱情无关的最不浪漫的东西,在今天的都市里,我们曾无数次地目睹很多爱侣因为分手而变成陌路,因为追讨“分手账单”而成为敌人。其实,既然有过一段开心的日子,分手了何必斤斤计较,强制一方非得为分手“买单”呢?这一点,西方恋人们的解决方式则要轻松得多。然而,在思考之余,也不免让人联想:分得如此清楚的恋爱,难道也叫爱情吗?刚子起初向小卉索要的账单,也许想用“无毒不丈夫”令小卉分手之念“望而却步”,最后,还是两个男人的“度”使事情得以解决。
延伸到事业与人生,“有理、有利、有节”乃虽说却随时难以做到的。“有理、有利、有节”,其实,是提倡人们看问题冷静一些,客观一些,全面一些,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而且依法办事。我理解,这之中最关键的是“有节”,还是个“度”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就其层次而言有三个层面: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与自然和谐。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和谐。而“有理、有利、有节”其实就是自我和谐。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自我和谐却并不在意,甚至很糟糕。动辄对社会现象不见阳光,只盯阴影,大凡事物横挑鼻子竖挑眼,牢骚满腹,自己把自己整得心不平气不顺。说来说去,还是没有“度”。
“度”也像一把尺子,在每个人心中的长短、规格各不相同。近来股市飘红,面对银行业旗舰上市、外资开放的大背景,我判断银行股必会大涨,于是在三个月前。民生银行还在4元上下折腾时,果断全舱吃进,到工商银行H+A高调上市后,“工”到自然成,民生(600016)这时已经是每股六元了,上涨50%,我又果断全数出舱,吃进宝钢股份到今天又上涨了20%多。有人说,民生如果不卖不是也又上涨20了吗?我说,这就是我的尺子,我的度。民生再涨多少不是我的了,我能承受的度就是那么多,而再吃进钢铁却是我能把握的的度。
“无度不丈夫”,说的是男人要有尺度、有气度、有风度,而“无毒”则强调在男人间的斗狠上,同时也更渗透与男人对女人的态度之中。男人在和男人的较量中失败了,第一件事就是拿女人出气。而些许令人汗颜之风骚文人竟也炮制出“红颜祸水”之宿命,为那些失败了还厚颜无耻的男人而开脱。
“无度不丈夫”,还让我想到“到适可而止”。许多时候,我们一出发就忘记了要去哪?就忘记了背负的使命和身上的责任,心中没有个数,也就是没有个度。征途上又搞不清到哪里是一站,一味前行,反而无功而返。正如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
可见掌握度,适可而止,实乃决战之秘籍。
论语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有安,安而后有虑,虑尔后能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