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影视作品中的封建主义
文
/王荣起
一些事儿就发生在身边,甚至让你无意中感到亲切的同时,竟也十分厌恶,甚至感觉是应该彻底摒弃的东西。更不幸的是,近来这种情况缕缕出现在我们日常的文化生活当中。
打开电视机的屏幕,无论是天真、纯情、好玩,让人忍悛不禁而及至轻松无比的《还珠格格》之类的肥皂剧,还是寓意干预现实生活、声援改革年代,甚至颇有点振聋发聩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皇帝》等,在承认其娴熟的编剧技巧、果断投身商业电视的市场意识,以及相应技术运作能力的前提下,我们还发现,一个流行了千年,至今还大行其道的传统文化,正充满活力地畅行于我们的文艺创作当中。特别是电视文艺当中。
这就是封建主义。
当我们津津乐道地沉醉于小燕子活泼可爱、且不时越轨、出格、惹祸等举动时,不留意皇权在被善意嘲弄的同时,似乎也觉得那充满血腥的千年帝制原来也曾那么富有人情味。当我们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太监为紫薇格格的健康与顺利虔诚地祈祷时,人类有史以来最丑陋、最黑暗、最残忍的太监制度,就这样被轻松幽默地传递到莹屏之外。
而屏幕里雍正皇帝的雄才大略、忍辱负重、宵衣旰食,更是为我们树立起一个爱国勤政、克已奉公、献身天下的光辉形象。可惜这不是事实,东方皇权专制至极的阴霾下面,恐怕不会产生如此高尚的人格。特别是当一部电视作品相对走红时,其对大众产生的影响,常常使作品中的人物,具有了传播知识层面上的普遍意义。
当然,一般地说,我们接受也尊重创作者的劳动,特别是市场效果出奇之好。而高收视率也说明广大观众的认可及赞赏。同时,我们也理解长期在政治风云代替作品风格的国情中,艺术家们对作品有了自己独立的构思和艺术处理,这应该是值得庆贺的现象。如气氛轻松,说教淡化,贵族平民化,人物、语言的非标准化等等。但透过这些,我们还是看到,告别了体制上的文化专制后,我们所谓独立的思维空间,依然飞翔着一只只装饰出来的人工鸟。当头脑长久地被禁固之后,一但放飞,也许是惯性的使然,也许是灵魂的麻木,我们的思维更多的时候还是沿着一条沉旧的轨迹爬行。
我们不是挑剔和指责作者失误,也无意当然也一时无法改变许多观众的欣赏消水平。我们只是希望,当预想到一部作品会让许多观众中关注莹屏的时候,我们在为市场和效益举杯相庆的同时,还应该多少注意一下,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千万不要被仅仅注释成风花盛世,雪夜情浓。
再进一步说,封建主义的余孽,不仅猖狂地游走在我们的作品中,更令人刻骨铭心地充斥在我们生活当中,粗暴地干预着我们走向现代的进程。
举目四周,每一件事情的决策,职位霸权都像当今世界上的强权政治理念一样,举足重轻。即使在众多荧屏节目的背后,恐怕没有几件上到资金的来源,下到低级职员任用等事物,可以完全依据市场、民主、科学规范的常规办事。在此时此地,权力,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们不该苛求每一部文艺作品,都成为济世救民的一剂良方,也无意要求每一部电视剧、每一个电视节目,在思想深度上,都必须起到一篇启蒙时期的优秀文章的作用。但我们希望,当众多文艺作品,走上社会,走到广大群众面前时,我们还是应该坚守一点“文以载道”的传统,也想一想我们应该为这个社会以及这个社会的未来,承担一些应负的责任。特别是我们现实生活还有如此之多丑恶现象--我特别是指封建主义阴魂下弥漫着的那种人身依附、逢迎谄媚、等级森严、凌强势弱等恶劣气息。
5000多年中华历史,是一部封建史。长期以来,惯于迎合的歌声已经无法让我们走出这部历史,进而走进真正意义上的新时代。如果我们的思维不能与时代同步,我们的前途最终还是那两个字--落后,直至继续挨打。不论是被外人打,还是被自己人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