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五一长假期间,在中央某部委工作的老李约我到他家喝茶,五月五号那天我便驱车前往在京西附近的那个著名的家属院。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还没把坐骑停好就被一阵欢声笑语吸引住了,定睛一看在社区小超市门前的墙上挂了块红布,大黄广告色书写着并不整齐的活动主题:
迎奥运社区英语大赛。
曾几何时说英语成了时尚和国际化的装饰品,甚至是评职称、选干部的门槛,到底成就了多少人、又压制了多少人?谁也说不清楚。
奥运圆百年梦想、满市民虚荣,再一次把英语的学习弄成了全民运动。继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借奥运西风掀学英语运动以来,什么“出租车的哥的姐学奥运英语”、“百家万店营业员学奥运英语”等名目繁多的说法,接踵而来。现在又发展成社区家属、大爷、大妈学奥运英语的全民大潮,令人瞠目结舌。这奥运英语运动,通过奥组委官员传达给有关党、政官员,最后,再通过媒体传达给民众。让我们对这样一种花样翻新的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美好愿景充满了遐想。
站在小超市门前的空场上,我足足观摩了二十分钟,说实话受益匪浅。参加大赛的以社区大爷、大妈为主,没有中、小学生参赛,倒有几位学龄前儿童被爷爷、奶奶带了去一同参赛。场面有点像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老年秧歌队的活动,比较符合奥运会的“参与”原则。有唱英文歌曲的、有用英语朗读外国诗歌的、还有用秒表掐时间看谁用最短时间背诵26个英文字母的。真可谓形式多样,自娱自乐。这些操着各地方言、普通话尚不利落的社区居民们的英语大赛水平效果,不难想象,大赛使用的居委会卡拉OK设备,由于质量和使用不当不时地发出“吱吱”的尖叫,极大地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一位自称身着做职业模特女儿旗袍的五十七岁中年妇女主持了社区英语大赛,当一位江西老太太唱完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都来咪”之后,主持人问:大姐您知道您刚才唱的是什么歌曲吗?江西老太太一边笑不拢嘴、一边不好意思地说到:“谁知道啊?是儿媳妇用汉字标的发音,我还有口音,真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
在老李家的一个下午,“奥运英语”的话题,成了我们聊天的中心话题。我有意难为老李:“您是当司长的,为什么不和他们说说?搞成背唐诗比赛也比这个有意义呀?形式主义、还误人子弟、以讹传讹,社区搞这种英语比赛,除了给某些人沽名钓誉为政绩,真不知道对奥运会、对普通市民有什么益处?
老李举着闻香杯,不接我的话茬,只是说:比我官大的有的是,轮不上我管……
奥运英语从根儿上来说,没什么问题,细纠起来值得商榷的地方真是不少。首先,办奥运会组织全民学英语,假装国际化,山姆大叔和英伦大舅肯定是喜不自禁,可与我们竭诚安理会、G8和上海合作组织的苏俄老大哥要问我们:为什么不说俄语?还有西方社会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戴高乐将军的继任者又会是怎样的表情?7月9日刚刚结束世界杯的日耳曼兄弟、一衣带水、发誓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日出之国以及那么多不说英语的东南亚、阿拉伯以及拉丁美洲第三世界的朋友们,会不会说我们嫌贫爱富?
其次,奥运会190多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团以及数以千万计的国际旅游者到中国来,想接触的是中国文化,我们整出一个全民英语来,即蔑视了自己,又疏远了友邦。
一次,法国电视一台的一档节目邀请了总统密特朗参加,当听到一位法国嘉宾在发言时使用英语而不是法语时,密特朗总统当即起身离开了演播厅。这个例子,也许有点极端,但说明了法国政府在维护法语地位时的坚定不移,在法语国家的各种国际会议上,与会国代表同样被要求说法语。
由此我想到,在中国、在北京办奥运会,我们为什不大力提倡说“奥运汉语”呢?如果到北京参加奥运会的各国代表团成员抑或还包括旅行团的旅游、观光者都能说上三十句、也许是二十句中国汉语,该有多好!第一,比只说英语平等,第二,对东道国尊重,第三,.......
一个国家的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我国的GDP现在排世界第四,手机总量和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二、我们的外汇储备、钢铁产量都居世界第一、我们有东风41、神舟系列等都属于硬实力;而我们的儒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国粹京剧、中国画、原生态歌舞等都属于软实力。中国现在到世界各地办“孔子学院”,就是在从事软实力的营运。如果,在2008奥运会召开前的这两年,我们国家每年派出一万名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德语、日语等等语种切豆腐和四级以上外语水准的大学毕业生到世界各地去交流,对届时来中国比赛的运动员、与会的官员和预计来看比赛、来旅游的各国朋友教授三十句常用汉语,会极大地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会受到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普遍欢迎。而这一万名大学生回来后,还能成为2008奥运会的志愿者参与奥运会的服务工作,出国教汉语算是预热和实习。
大力提倡奥运汉语活动是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的表现,也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必然和负责任政治大国的必须。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财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听了我的蛊惑,老李说可以到北京奥组会和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机构去呼吁。我把“关于推广奥运汉语的陈述”写出来,是特别诚恳地想唤起更多国人的共识,形成更好的推广奥运汉语的软环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