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世说新语》之心智体验

(2023-06-18 18:07:49)
标签:

读书

感悟

杂谈

分类: 读书感悟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一说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通行本6卷36篇。有梁刘孝标注本。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固求解仆射乃许之”。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纂时间大约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刘义庆任江州刺史期间,这两年间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元嘉十六年刘义庆在担任江州刺史时招揽了许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按照《世说新语》一书成于刘义庆及其门客众手的说法,这是《世说新语》编纂的恰当时机;二是元嘉十七年刘义庆调任南兖州刺史,前来接任他江州刺史职位的正是遭到贬斥、被解除司徒录尚书事要职的刘义康。兄弟二人在江州见面后的悲恸情绪受到文帝刘义隆的责怪。这些都与刘义庆对处境危难并因此寻求在魏晋文人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化解和超脱,因而与编纂《世说新语》一书紧密相关。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篇1130则。其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等都是仿《世说新语》之作,称之“世说体”。一说晏殊删并《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成书以后,刘孝标等人皆为之作注,今仅存刘孝标的注本。

《世说新语》的语言清微简远、言约旨近、冷峻隽永,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首先,典雅与通俗。《世说新语》语言雅俗兼备,所记魏晋人物言语之玄远高雅,多义深意隽,耐人寻味。一方面,魏晋名士品人论事,以雅为美。以“雅”组成的褒义短语随处可见。其次,机智与幽默。《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思想解放,感情丰富,精神自由,智慧卓越,又勇于并且急于表达自己的感情,阐发自己的思想,体现自己的才智,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清谈的熏陶之下,他们长于思辩、善于应付,富于机智性和幽默感。最后,白描与修辞。《世说》叙事、记言乃至刻画人物形象,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用质朴的语言,简洁地勾勒物象,传神写照,言约旨远。

南齐敬胤:“《世说》苟欲爱奇而不详事理。”

南梁刘孝标:“《世说新语》虚也”,“疑《世说新语》穿凿也。”

唐刘知几:“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新语》《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皇朝新撰晋史,多采以为书。夫以干、邓之所粪除,王、虞之所糠秕,持为逸史,用补前传,此何异魏朝之撰《皇览》,梁世之修《遍略》,务多为美,聚博为功,虽取说于小人,终见嗤于君子矣。”

明胡应麟:“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清毛际可:“殷、刘、王、谢之风韵情致,皆于《世说》中呼之欲出。”

鲁迅:“《世说新语》今本凡三十八篇,自《德行》至《仇隙》,以类相从,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 

《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优秀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王谠的《唐语林》、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等,都深受其影响。《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

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刘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二十一年死于建康(今南京)。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