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圆的如何分东西

标签:
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差杂谈 |
分类: 自我陶醉-敝帚自珍 |
上篇说道,我们在世界的东方,而地球是圆的,如何区分东西呢?
先人们将地球(南北)“分成”360等分,即地球的经线(360度)。地球自转一周(即一天)是24小时(欠缺的几分钟就忽略了)。用360度除以24小时,得出的答案是15,即,经度每隔15度相差一小时,由此将地球分出24个时区。
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因此,太阳也就成了东升西落。当初划定经线时,以伦敦的格林威治(一称格林尼治)天文台为基点,将此设定为世界时和经线的起点(零点);自此向东180度(分为12个时区)--经欧洲大陆、西亚、中亚、东亚,到太平洋,称为东经X度(西欧人以自己为中心,又分了近东<东欧及地中海沿岸亚洲地区>、中东<大部分阿拉伯地区>和远东<东亚地区>);由此向西180度(分为12个时区)--经大西洋、美洲大陆,到太平洋,称为西经X度;两者相交于浩瀚的太平洋中部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东经/西经180度)。
假设,伦敦是12月31日中午12点,那么每向东15度,加1小时(将手表向前拨一小时,由12点拨为13点,如巴黎、柏林....);北京处在东八区(是以杭州所在的东经120度为中心向左向右7.5度)的时间就是12月31日20点(我国虽然跨几个时区,但统一为北京时间);在东经180度就是跨年的1月1日0点。反之,伦敦向西,每隔15度,减1小时(比如冰岛的雷克雅未克附近,就是12月31日中午11点),到西经180度(其实与东经180度是同一条线--位置在美国阿拉斯加与俄罗斯临界的白令海峡偏东一点)为12月31日的0点。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同一地点不可能既是12月31日0点,又是1月1日0点。为了避免地处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地区时间日期的混乱,这条线不是一条直线(之所以选择在太平洋上应该也是考虑到这条线上基本没有陆地),而是躲开陆地(包括岛屿);在这条线西(左)侧,就是1月1日0点(算是今天),东(右)侧是12月31日的0点(算是昨天)。
位于东12区的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经度是东经174度左右)是地处最东的国家之一,当地的人们每年最先迎来新一年的曙光,最先迎来新世纪。
如果坐飞机(船)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航行,跨越日期变更线,则加一天(12月31日变为1月1日),反之要减一天(12月31日变为12月30日)。儒勒·凡尔纳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主人公是自西向东行走的,等于为自己多“挤”出来一天,因此圆满完成当初的目标,胜了“赌局”。
回到本文开始提出的问题,虽然地球是圆的,因有了经度的划分,也就有了东西的方位感。如果按以东经/西经180度为基线将地球仪展开为地图,新西兰等国家位于地图的最右(东)端才是最符合实际的。
如果来串门儿的博友你的时间紧张,没空看博文内容,没兴趣评论,那请你悄悄离开就是了,不必点“赞”(不必“喜欢”),也不必粘贴很虚的与我博文无关的文字或表情。我更欢迎博友真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