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黄公望名字的来历吗?-书海漫步拾贝2

标签:
中国文脉余秋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分类: 自我陶醉-敝帚自珍 |
2011年6月1日,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终在台北共同亮相,实现跨越数百年风雨的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字子久),您知道他名字的来历吗?
获取知识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人们说万能的互联网(度娘)几乎可以查到各种信息,但,这有个前提,是您自己要有获取相关知识的目标,比如输入关键词可以查询到《富春山居图》及其作者黄公望更详尽的信息。还有一种是被动学习,比如在读余秋雨的《中国文脉》时,我并没有获取什么知识的确定目标,可无意中我却知道了黄公望名字的来历(被动获取),而且觉得十分有趣,因此来与博友分享。
在这本书里,余秋雨写道,黄公望姓陆,年幼失去父母,被族人过继给温州一位黄姓老人做养子。老人一句“黄公 望子 久矣”(我故意用空格做了断句,以使其意更加明确),于是,孩子也就有了“黄公望”之名,又有了“子久”之字。(P344)
怎么样,有意思吧?当然,或许这只是一种未经严谨考证的传闻,可由此我们便轻松加深了对黄公望的印象。
由富春山居图,余秋雨有如下感慨:
(《富春山居图》)不是出现在自诩或公认的“文化盛世”而是元代,短暂的元代,铁蹄声声的元代,脱离了中国主流文化规范的元代。这正像中国传统戏剧的最高峰元杂剧,也出现在那个时代;被视为古代工艺文物而到今天还在被周杰伦他们咏唱的青花瓷,还是出现在那个时代。相比之下,“文化盛世“往往反倒缺少文化里程碑,这是”文化盛世“的悲哀。(P348)
平时我们提起中华历史文化,多将褒奖之词给了汉代唐代,汉唐文明也多为中华儿女引为骄傲。我们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炎黄子孙在海外集中居住地被称为唐人街……
而余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
汉代和唐代显然都是历史高爽之地。我们有时喜欢把中华文明说成是“汉唐文明”,实在是声势夺人。但是不要忘了,在汉代和唐代这两个历史高爽之地之间,也夹着一个历史的丛林地带,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P190)(其中有)华佗、竹林七贤、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祖冲之、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P189)
各位博友,您如读到什么好看的书,希望您也与大家分享。
注:文中楷体字多为书中内容,但不是完全的书中字句,个别地方我作了剪切、梳理、调整、补充。括号中的数字为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的文中所在位置。
(注:楷体字为书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