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俄乌冲突的附带效应:严重冲击“石油美元”体系

(2022-04-26 11:36:43)
标签:

董秀成

能源

财经

分类: 学术观点

俄乌冲突的附带效应:严重冲击“石油美元”体系

 

石油美元体系的建立具有国际政治和经济演变的历史背景,也大大提升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那么石油美元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需要从历史和时代背景加以分析和思考,尤其是从中东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来解释。

自从1973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贸易制裁,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飙升,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并逐渐导致全球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在此国际背景下,美国与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当然会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国际合作,成立一个与OPEC直接抗衡的国际组织-国际能源署(IEA)。

国际能源署主要政策包括三个:一是建立国家石油储备,成员国有义务在特殊时期协调释放储备;二是强化节能技术合作,努力降低能源消耗;三是发展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进而舒缓对中东地区石油资源进口的压力。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头羊”美国来说,能源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因为该国当时从中东地区进口大量石油,如何解决与中东地区石油贸易问题便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的重中之重。

由于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存在领土、宗教之争,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国家客观上需要美国军事保护,因此美国以此为条件开始在海湾国家驻军,同时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签署了美元结算协议,将石油交易与美元直接挂钩,奠定了石油美元逐渐形成的基础。

随着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不断演变,国际贸易格局和收支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石油出口收入剧增,石油资源国出现巨额顺差,石油消费国家出现巨额赤字,原有的“发达国家为顺差、发展中国家为逆差的贸易格局被打破,美元流向格局逐渐改变。

对石油资源国家来说,由于石油美元收入庞大,而其国内投资市场狭小,不能完全吸纳这么庞大规模的“多余”美元,必须寻找既安全又有稳定回报的投资方向和方式,其中以资本输出方式回流美国等西方国家便成为必然选择。

那么如何做到投资安全呢?显然,美欧等西方国家具有获利稳定性,国家信誉有可靠保障,因此石油资源国拥有的庞大美元主要是流向欧洲货币市场、纽约货币市场、各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等,其流入地区主要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石油美元体系。

由此可见,石油美元体系的形成与全球地缘政治、经济、贸易和金融等诸多因素有关,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贸易结算问题,其中美国的国家综合实力起到了关键核心作用,也可以说,石油美元体系也是美国全球金融霸权的核心要素之一。

这次俄乌冲突爆发,美欧对俄罗斯实施贸易和金融制裁,试图通过利用“制裁大棒”让俄罗斯就范,可谓目标明确,手段强悍。

然而,俄罗斯并非没有准备,而是采取果断手段进行反制,其中最为精准的手段便是“卢布结算”,对于那些所谓的“非友好国家”购买俄罗斯油气必须以卢布来支付,一方面可以稳定卢布汇率,另一方面也打击的美元结算地位。

与此同时,与其他油气进口国家油气贸易采取本币或进口国货币结算,彻底避开美元或欧元等货币,比如与印度油气贸易可以采取卢布或卢比结算,与中国油气贸易采取卢布或人民币结算,导致以往长期形成的以美元结算为核心的能源贸易格局被打破。

如此“神操作”,可以看成是俄罗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其实也是打破石油美元体系的重要节点或转折点。

    可以预见,随着这次俄乌冲突导致美欧“国家信誉”的不断降低,其他石油资源国将逐步效仿俄罗斯的做法,“去美元化”势必成为一种趋势,在国际能源贸易中采取“非美元”货币结算成为一种强化自身安全的手段,美元霸权体系逐渐瓦解或许就是时间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