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面临巨大挑战

(2021-06-09 13:58:30)
标签:

董秀成

能源

财经

分类: 学术观点

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宣告,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就是目前在媒体上具有最大频率的话题之一,实现“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关键词之一,也备受全球各大经济体的瞩目,吸引着众多眼球的高度关注。

一、目标十分宏伟,但实现难度极大

中国是一个全球经济大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路径,以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为代价换来的经济规模,造成了能源消费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世界第一、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的结果。尽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约束增大、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等重大问题,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后期,经济发展粗放型模式尚未根本改变。

碳排放与能源密切相关,而目前中国能源消费庞大,拥有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系统,其中碳排放的主体能源-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在85%左右,占据着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若实现碳达峰乃至碳中和,能源消费结构将出现逆转,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中国都将面临难以估量的巨大挑战。

尽管国家提出了“双碳”目标,但是中国长期形成的上述能源体系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而且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预计这种体系还将继续扩张,能源消费总量还将增大,碳排放规模还将继续提高。

根据各种数据估算,中国目前全年碳排放在100亿吨左右,要求在2030年实现达峰,但是峰值没有界定和约束,因此达峰可能比较容易实现,关键是峰值到底有多高。如果不加约束,那么峰值可能很高,其实也为未来碳中和制造了障碍和难度,因此国家应该明确约束性的碳峰值指标,坚决避免各地和企业为“达峰”而“达峰,将问题和难点往后推,进而不利于未来“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060年,国家要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要在40年时间里把净碳排放量逐渐减少,碳排放平稳期比较短,最终要让净碳排放量归于零,这要比早已实现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要短很多,可想而知,难度将非常大。

与此同时,在过去十几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已经保持了高速发展的石头,基本上引领了全球非化石能源发展趋势,但我们也必须深刻思考,未来清洁能源特别是风电、光伏能源,还会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吗?速度是否继续保持下去?资源潜力究竟还有多大?资源禀赋是否可以支撑未来能源转型?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突破可否实现非化石能源的主导性发展?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可否复合市场需求?如此等等,客观上需要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认识!

二、从能源结构逆转来看,难点在于煤炭如何退出市场

从全球来看,目前中国与全球一次能源结构在化石能源占比方面基本吻合,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都占85%左右,但是全球化石能源占比中,油气占比较大,而煤炭较小,而中国在化石能源占比中,煤炭占比达58%,油气占比尤其是天然气占比较小。或者说,全球能源处于油气时代,而中国仍然处于煤炭时代,这恰恰说明为何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从全球范围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能源转型来看,人家已经走出煤炭时代,处于石油时代,步入油气时代,而中国还没有真正进入石油时代,离步入天然气时代更是相差甚远,因此中国若想通过改变能源结构走向碳中和,那么基本路径可能不会从煤炭走向石油,然后在走向天然气,而是必须实现“跳跃式”路径,直接走向非化石能源世代。

基于“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客观需要,中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尽快大幅度地减少煤炭消费占比,而在转型过程中,大幅度的煤炭减少又不可能以增加石油和天然气来补充或替代,非化石能源快速增加占比和替代将成为主要路径,这将大大增加了能源转型的难度。

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中国必须加快煤炭退出能源体系,这是一个无法回避或避免的现实,但是规模庞大的煤炭占比如何快速、安全的退出,这着实是摆在我们中国人面前的严峻挑战,目标制定可能容易,可如何实现目标却是难上加难。能源国企满足了中国家庭80%以上的能源消费需求,未来关键还是鼓励能源国企全面转型,只有它们转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低碳清洁转型。

尽管非化石能源发展较快,比如最近几年来水电、风电、核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明显增长,但是总体上能源消费占比仍然很小,其中,水电发展要受制于水资源潜力,核电受到安全和布局等制约而且建设周期也比较长,因此非水可再生能源需要持续、快速发展,尽快提高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这或许是今后几十年能源转型的重中之重。

三、从二氧化碳减排路径来看,关键是实现电力清洁化

2020年,中国电力结构仍然以火力发电为主,占比接近68%,而且主要是煤炭发电,天然气发电占比很小,而风电和光伏发电加起来有超过24%的装机量,但发电量加起来只占总电量的9%多一点,整体贡献还比较小。另外,核电以2%的装机量贡献5%的发电量,水电以17%的装机量贡献18%的发电量。这样的电力生产结构决定了电力消费结构的非清洁性,也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和关键因素。

至于其他消费端的电力是否清洁,主要取决于整个电力供应结构是否清洁,比如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都高度依赖电力结构,如果电力结构比较清洁,那么电动车和氢能动力汽车就比较清洁,否则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动力汽车就没有减排意义。

煤炭发电必须控制和减少,这已经是共识。但是,庞大的煤电系统退出必然导致高昂的沉淀成本和转型成本,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让其退出发电市场将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长期来看,火力发电系统(煤电和气电)至少要为清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可以充当能源备份和调峰之用,可能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重要的稳定性作用。

即使到了2060年,中国如期实现了“碳中和”目标,那么火电(煤电或气电)也不可能完全退出市场,仍然会占有一定份额,但可以通过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来解决其碳排放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