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董秀成能源财经 |
分类: 媒体采访 |
纵论后疫情时代之产业变局——“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专家观点集萃(摘编)
2020年08月04日/中国化工报 刘全昌 李军 闫俊荣
编者按 在7月31日由中国化工报社发起创立的“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上,来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近30位高端智囊和企业家代表,围绕“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和化工产业的变局与应变”这一主题,展开了立体深入的研讨,呈现了一场富有营养的思想盛宴。本版特在今日推出特别报道,荟萃与会嘉宾的前瞻之言与智慧之策,供广大读者参考。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论坛创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文化同样也是先进生产力。科学技术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思想文化则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和底蕴。
智库建设已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在中国能源和化工产业由大到强、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成立高端产业智库及创立“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恰逢其时,聚智合力、集思广益,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也表明在事关国计民生的能源化工这个基础产业,有了思想的源泉、智慧的宝库、指路的明灯,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希望论坛早日成为在社会上有影响、在行业内有美誉,能够真正影响产业发展进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核心产业智库平台。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抓好减碳减排和本质安全两件大事
严格控制温室气体CO排放、防止气候变暖是全世界的共识和行动。减碳减排的源头在改善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煤电、煤化工伴生大量CO排放,要防止煤化工、煤制氢盲目发展,加快CO捕集、封存、利用(CCUS)技术攻关并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相关法规标准。
同时,化工作为高危行业,近两年来事故仍然多发。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一批化工企业停产、半停产,但事故仍不少,可见实现“本质安全”任重路艰。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整治和隐患治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实现规模化、园区化、专业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建设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化园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探索行业“破局”之道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深刻认识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变局”,全面剖析行业自身发展积累的结构性“困局”,加快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为目标的“破局”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智库是经济社会跨入现代化高级形态后的必然产物。作为全行业权威的产经媒体,中国化工报社顺应形势变化,近年来加大调整转型力度,探索行业高端智库建设,抢占思想舆论主战场、制高点。“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开坛设论,这既是报社高端产业智库建设新的里程碑,也是能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新征程中的一大盛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开辟煤基能源化工新路径
未来,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很长时期内,化石能源将始终是基础化工和重要材料碳资源的主要来源。根据我国能源禀赋,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将会成为我国化学品和基础材料制备的重要途径。将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确定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在应对世界能源不确定性中具有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煤高效转化应该属于战略性技术,现阶段要注重加强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力争在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碳减排以及降低水耗和能耗等方面实现本质性突破。在煤基合成气经甲醇制烯烃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团队长期以来研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煤经合成气一步转化为液体燃料和高值化学品技术(OXZEO)。与现有技术相比,OXZEO摒弃了反应过程中的水循环,实现了煤气化合成气不需水煤气变换,一步高选择性合成目标化学品,原理上可减少水耗和能耗。目前,采用OXZEO技术制低碳烯烃工业试验在延长石油集团支持下正在榆林进行,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同时,采用该技术将合成气一步转化为高品质汽油、芳烃和含氧化合物的研究工作在实验室也取得了成果,有望发展为合成气直接转化的煤化工新过程,创立具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实际的高效节水新型煤基能源化工新平台。
国务院原参事、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树立智业时代能源安全观
面对能源未来发展趋势,加快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用户多元化需求。能源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因需制宜,各得其所;因能制宜,各尽其用;因时制宜,梯级利用。一要全面推动能源革命,二要主动摆脱煤炭依赖,三要自觉跨越油气时代,四要拥抱零碳未来,五要深度实现两化融合。
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互联网给能源发展带来新机遇,给能源调整带来新课题,给能源安全带来新挑战。世界因互联网更多彩,能源因互联网更智慧。重构能源结构、能源业态、能源市场、能源安全、世界能源版图及世界能源话语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董秀成:国际石油市场逆全球化趋势形成
国际石油具有战略、经济和金融三大属性,决定了国际石油价格具有复杂性。国际油价波动是常态,与无形之手(市场力)和有形之手(行政力)、重大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全球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目前,OPEC+与美国形成国际石油市场“三国演义”格局,国际石油市场逆全球化趋势形成,人民币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逐步上升。
对国际石油价格趋势的预判,疫情控制是前提,经济复苏是关键,地缘政治是重点。预计OPEC+减产协议将灵活调整,确保国际油价不要过低。无论疫情如何,主要经济体都将逐步开放经济,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开放之间艰难平衡。由于资本性投资减少,增储上产压力加大,产能增长乏力将逐渐显现。全球地缘政治持续动荡,但大规模、颠覆性、致命性事件发生概率不大。国际油价在40~50美元/桶波动是大概率事件,当然也有可能突破50美元/桶,在50~60美元/桶维持震荡状态。如果暴发重大地缘政治事件,油价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暴涨,但持续时间将随着事件缓解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