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与经济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孪生兄弟”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早已今非昔比,不知不觉中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和作用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轻视中国的经济地位,美国与中国已经成为并驾齐驱的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在当今世界,经济转型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西方经济体,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经济转型均是主旋律之一,没有哪个主流经济体可以置身其外。
当然,经济转型对于不同的经济体来说,其内涵和范畴可能并不完全一致,重点和难点可能存在差异,但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增强各大经济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就连那些长期依赖能源资源的资源国也不例外,比如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国均已经制定了经济转型路线。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转型大势所趋,难以回避,其中能源转型与经济转型是辩证关系,是有机体系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彼此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两者绝对是一对“孪生兄弟”。
为实现经济转型,中国必须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基本国策,这不仅关系到自身经济转型和高质量经济发展,而且事关全球经济转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仅是着眼与国内经济和民生发展,更着眼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福祉,因此中国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全国各地,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和每个人。
从中国能源战略层面来看,“四个革命”与国际能源合作已经成为基本方向,应该完善和强化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切实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必须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防范能源危机的爆发。能源危机是指因为能源供应短缺或是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运行的过程,通常涉及到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能源危机一般会造成经济衰退,对经济运行安全来说具有高度破坏性,对于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的中国来说,防范能源危机爆发便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
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中国应该认真对待能源消费和环境的和谐,必须以最小的能源代价发展经济,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能源供应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说,中国应该鼓励企业技术革新,更新设备,利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借鉴和吸取国际经验,按照总体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技术创新、滚动发展的思路,挖掘新能源资源优势,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从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来说,这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必须面对的必然选择,更是能源转型的基本取向,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局面需要彻底发生改变,因此中国必须全面开展新能源资源的调查,做好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做好规划工作,提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业布局、发展重点,努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科学化、有序化发展。
从国际合作来说,中国必须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尤其是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产业走出去的步伐,坚定不移地实施能源命运共同体战略,在平等、互利、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开展对外能源合作,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开放新能源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促进新能源经济发展,保持新能源投资的适度增长。
在法制与政策方面,中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强化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将分散在各级政府的能源管理职能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以能源战略管理为核心的能源监管体系,实施超部门、权威性管理与协调,制定和实施综合能源战略管理,保证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