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客观理性认识“全球化”

(2020-06-23 15:04:12)
标签:

董秀成

能源

财经

分类: 学术观点

我们需要客观理性认识“全球化”

 

    目前,人类正在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还在肆虐,美国单边主义依然盛行,中美关系正在遭遇巨大挑战,争斗与博弈超过合作与竞争,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阴影尚存,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景气不容乐观,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还没有起死回生,甚至还有继续发生巨大衰退甚至萧条的可能,这种经济状况或许还要持续较长时期。

    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经济走势判断各异,乐观主义者依然不少,但悲观主义者大有人在,经济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似乎是主流经济学家的结论,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曙光和希望,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客观存在。

    西方经济学家分析和判断世界经济格局和趋势主要是基于“全球化”思维、角度和基本框架,然而或许恰恰是“全球化”这一框架出了问题,因此全球化理所当然面临挑战,尤其是美国精英阶层似乎正在深刻反思全球化这一命题,当然其主流学者并没有放弃全球化这一思潮,其核心争议在于全球化到底给美国带来什么?全球化的主导权和规则制定权是否还牢牢掌握在其手中?

    全球化的本质是国际分工体系和经济自由主义,但实践证明,基于自由经济思想的全球经济体系很难避免经济“周期性”的“怪圈”,国际经济体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兴衰起伏”的“周期性”变化过程,这也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直到目前依然没有过时。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躲过亚洲经济危机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能够控制自己的伤害程度,不是因为中国政府有多么多么高明之处,而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是“有限的开放”和“适度的隔阂”让中国能够比较轻松地度过难关,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外开放部分还是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再加上这次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也确实让中国遭受到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国度依赖的严重影响,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确实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依然很大,对外出口已经饱受影响,出口导向战略预计会遭受巨大影响,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可否具有持续性将出现极大不确定性。另外,中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两极分化现象加重,出现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东西差距、城乡差距和代际差距等现象,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深思。

    另外,由于投资环境相对安全并开放国内市场,中国每年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外汇储备规模空前,加大了对外依赖,难以缓解外部冲击,外汇储备的副作用已经明显,国内剩余生产能力严重超过国内消费需求,资金流动性过剩难以调控,企业竞争残酷,部分中小企业难以维系生命,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面对全球化,中国必须保持理性思考和战略思维,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在一片“洋表扬”、“洋高帽”等面前切忌洋洋得意,在对外开发的同时确保经济自成体系并与“世界经济体系”保持一定程度的“隔阂”,重中之重应该是强化内需。

    在政治上,中国强大自主和特色,这一定固然重要。在经济上,中国也必须强调自立和特色,中国人需要自己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全球化”或许解决不了中国深层次的经济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道路。

    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扩大内需、减少外需是今后发展的根本方向;要平衡公平与效率关系,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缩小贫富两极分化;要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要打破市场垄断,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企业;要精简政府机构,健全民主与法制,反对贪污腐败,强化中央政府职能,消除地方分散主义倾向;要积极发展国防和战略产业,带动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保证经济安全,实现经济自主性;要更加重视国土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节能减排,实现科学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