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美应该全力避免两国关系陷入冲突困境

(2019-12-31 17:22:11)
标签:

董秀成

能源

财经

分类: 学术观点

中美应该全力避免两国关系陷入冲突困境

 

    最近几年,中美关系矛盾不断,在诸多领域陷入摩擦,尤其是中美经贸和技术领域陷入剧烈冲突之中,甚至有人断言中美关系将全面“脱钩”或进入冷战局面。

    中美关系走势究竟如何,目前当然不能准确判断,但是我认为两国之间今后应该进行“良性竞争”,尽力杜绝“零和游戏”,全面对抗肯定不利于双方经济发展,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更是灾难。

    最近,中美两国终于达成阶段性、临时性贸易协议,这可以看成是双方互相表达善意的表现,应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积极信号,这符合全球利益,更符合中美两国各自的经济利益,有利于双方今后继续磋商和谈判,进而可能避免全面失控局面的出现。

    对美国而言,维持建设性的中美合作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但美国政府绝对不希望看到中国全球影响力日益扩大,进而对美国全球霸权主义产生致命冲击和根本性挑战,因此美国围堵或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

    对中国而言,全面崛起势在必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不会因为外部干扰而失去方向,但是中国崛起绝对不是为了对外扩张,坚持和平发展的路线也不可能动摇,因此当然期待与美国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希望互动频繁,进而有利于建立彼此互信。

    若以迈向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来看,此次中美达成经贸协议无疑是一次双赢的举动,对于双方来说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妥协,没有相互妥协,就一定没有协议的行程,因此接触、协商、谈判、妥协是必然的结果。

    美国政治家们必须意识到,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其中要性绝对不可以轻视,中国崛起是时代趋势,而且这种崛起肯定为人类带来正面效应,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也必然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不该讲中国崛起看成是带给美国的负面效应,甚至是全面威胁,你一旦将中国看成是朋友,那中国肯定就是朋友,但是你刻意将中国当成敌人,那中国就可能变成敌人。

    毋庸置疑,只要双方彼此尊重,理性对待各自利益,降低政治姿态,投资长远关系发展,深化合作关系,展现高度诚意,领导人近距离接触和磋商,那么中美关系就不会失控,就一定会带来积极效应。

    针对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中美双方就应该共同分担责任并采取一致行动,同时期许双方成为相互尊重与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一方不要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之上,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双边合作关系。

    当然,不要指望中美几次高层互访,就能完全解决双边关系的深层次矛盾,尤其是不可能全面解决双方对各自核心利益的坚持与战略分歧,必须持续接触,以交朋友的心态不断增进了解和加强沟通,“沟通总比不沟通好”,经过长时间磨合之后,双方才可察觉到对方的战略思维,做到异位思考,进而调整不符合实际的战略作为。

    最近几年来,中美双方不乏一些原则性的立场表述,似乎都展现出调整经济结构与促进成长的决心和信心,但是对于中国特别关切的核心利益,美方惯用“表示理解”来回应而没有实际回应。

    缺乏战略互信是当前中美关系的特点之一,只靠口头表述难以促成理性看待对方,虽然双边表示会尊重对方核心利益,透过不同形式的对话与交流,减少战略误判,但与真正理解和互信存在很大距离。

    和平稳定的中美关系,有利于维系全球安全和稳定,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平安宁,有利于台湾海峡两岸和平,中美双方如果拥有上述认知,那么就有可能建立互利、双赢与合作关系架构,但遗憾的是双边并没有达成建立这种新关系架构的实质内涵。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经情势,客观上亟需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全面合作,不幸的是,两国关系今年来不断出现波折,摩擦不断,相互指责,互信遭受破坏。

    美国为了维系东亚霸主地位,不断猜疑可能威胁或挑战其地位的中国,而中国曾在不同场合不断重申和平发展路线,宣称永远不会成为霸权,问题关键在于,美国不相信中国政府的一再宣示。

    从基本常识来看,中美关系愈趋于稳定,愈有助于世界和平稳定,站在理性思维的的立场上,我们绝对与希望看到中美关系陷入冲突困境,作为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中美两国,切实应该相互客观、理性与公正地看待彼此,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和平发展关系,这是地球之福,也是人类之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书育人》
后一篇:《儒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