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本质是中美实力较量
从中东地缘政治动荡到美国政策多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出现动荡情势,政治、军事、经济、贸易与金融等诸多方面变局时隐时现,核心是中美关系趋势演变。在此百年不遇至大变局中,国内外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到底还有多久,人民币是否可以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主导货币?
从历史长河来看,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伴随着大国博弈而发生改变,本质上是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决定世界货币体系,美国之所以占据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这是由其自身强大的国家实力而决定的,从英国衰落到英磅被美元替代,过程是美国国力的逐渐崛起,时间很漫长,花了一甲子以上的时间,因此谈论人民币国际化必然离不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史和趋势。
历史是镜子,以史为鉴才可看到未来,从过去的历史,可以预测未来。美国在1872年超越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英磅一直还是最主要的货币;即使一次大战后,英国成为净债务国,英磅实力下滑,但一直到1928年时,全球的货币准备中,英磅还是比美元高出一倍多。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元终于取代英磅。但也要到二战后的布列顿森林体系,才确立美元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
目前,中国国力逐渐崛起,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否认,就连美国也不可能回避这一客观事实,因此才让美国政治精英形成所谓的“共识”,那就是必须全力围堵中国崛起,延续美国霸主地位。
当前,有不少国外媒体发出声音,希望中国能扮演“救世主”角色,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观点,甚至有些乐观的分析,认为人民币可以很快取代美元的地位,国外部分媒体也有类似观点,不过主流声音并没有那么乐观。
然而,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我们看问题必须客观理性,必须多层次、多思维、多角度,当然不要妄自菲薄,缺乏自信,但更不应该盲目乐观,忽视当今世界之基本格局,既美国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具有实力的超级大国。
我们可以看到,再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中,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中国地位迅速崛起,进而导致美元地位确实在下降,而人民币上升趋势确定而且难挡,但是针对现实格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元仍然是世界最具实力的世界货币,恐怕仍难有可完全取代美元地位的货币出现。
一个国家的货币,不仅是主权的象征,其在全球的地位,更是国家国力与经济实力的综合表征,可以说本国货币与本国实力息息相关,没有强大的国力,就不可能拥有强大的货币,货币本身就是实力的符号。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说过:“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货币的重要性与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都是活在一个“美元本位制”中,美国非常善用美元做为国际准备货币、贸易清算货币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许多政治、经济和外交利益,经常利用美元制裁来争取自身利益,让世界许多国家不得不俯首称臣。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人民币的重要性必然随之提升,陆续与其它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与邻国签订边境本币结算协议,许多国家也同意推动在区域贸易尽可能采取更多的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的“能见度”与重要性日益凸显。
尽管如此,如要谈人民币是否能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却仍有很多疑问或者说仍有很大不确定性,这要从中美两国实力对比加以说明。
货币权力是金融霸权的表现,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霸权,核心在于其拥有全球霸权的三大要素:武力、财富和知识。
在武力方面,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军费预算世界最大,军事武器世界最强,军事部署世界最广,主导北约事务,而且与许多国家建立军事联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军事力量投放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在财富方面,美国在十九世纪末,就已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二战以后,其国内生产毛额(GDP)甚至占全球GDP的四成多,即使后来欧、日经济体复兴,今日又有新兴经济体快速成长壮大的挑战,但美国仍占全球二成以上,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在知识方面,美国在科技创新、高等教育、文化软实力等各方面,仍领先全球,吸引世界人才为其所用。量的增加容易,质的提升较难,美国在GDP总量超越英国半世纪后,才能在科技、创新、人才、教育…等各方面全面超越英国。
在可见的未来,虽然中国快速成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综合实力方面超越美国还将十分困难,即使在经济实力上可能实现与美国并驾齐驱,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不可能坦然接受扬弃美元而改以人民币为国际主导货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