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油厂还有3年盈利期,原油期货可帮独立炼厂套期保值
2018-04-12/ 南方能源观察
记者 黄燕华
近日,《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17-2018年)》在北京发布。这份由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合作编撰的蓝皮书,是国内首次出版的一份全面总结分析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展望的行业报告。
以下是对报告内容和现场研讨会上精彩观点的分享:
环境管制对成品油产业提出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车替代成品油消费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学院教授孙仁金
2017年中国成品油消费增速回升。
2017年在中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影响下,成品油消费结束了上一年负增长的局面,消费增速回升;供需持续宽松,市场竞争加剧,尤其独立炼油企业、国际石油公司加油站网点扩张明显加速,成品油零售领域价格竞争已经初现端倪;中国成品油净出口增速回落,阶段性、区域性零售价格波动频繁、市场化竞争趋势明显。
展望2018年,国内石油流通行业将呈现以下特点:成品油市场主体及竞争多元化的格局将加速形成;成品油价格稳定、消费税严格监管,有利于维护成品油交易秩序;数字化运营推进,成品油消费将维持稳定增长;政府环境管制对成品油产业提出更高要求;大城市汽柴油乘用车限购、限行及电能、氢能、LNG等新能源汽车对成品油消费形成的替代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成品油消费已从工业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共享单车对汽油消费的影响比想象得小得多——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营销所所长柯晓明
成品油消费已经从工业拉动转变为消费型拉动。为什么说中国炼油工业要转型?主要是市场环境在变化,首先需求结构在变化,需求动能在发生变化,导致成品油消费趋缓,而化工行业景气尤在,目前这种情况将可能持续到2020年或2025年。
2017年成品油表观消费增长2.8%。汽油消费放缓,煤油旺盛,柴油回暖。柴油为什么回暖?
2017年经济增长有所回暖,同时,治理超载带动大货车的销量快速增长。2017年汽油消费增速有所下降,与公务车改革、共享单车有关。
共享单车对汽油的消费影响比一些媒体和机构想象的要小得多。因为共享单车的很大一部分使用人群原来也不开车。
成品油的替代,近期看乙醇燃料,远期看电动汽车。我国的成品油替代是多元化的:天然气、甲醇乙醇汽油、煤制油以及电动汽车。当前以上所有的替代燃料,加起来占所有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的7%左右。
大家关注的主要是燃料乙醇以及电动汽车。预计2018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售量为100万量,增长非常快,但从我们整个汽车的销量3000万量和全国的汽车的总保有量来看,数量还是比较小。再往远了看,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决于政府补贴,长期取决于技术进步。我们做了个预测,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将达到7%,2025年将达到15%,2050年将达到70~80%。整体来看,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加快。
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对于流通企业来说影响是最直接的。成品油价格放开,炼油、销售环节的毛利率将大幅缩水。发达国家的成品油流通领域价格从非市场化到市场化的过程中,毛利是不断缩小的,从10%+到5-6%。国内的大宗商品钢铁、煤炭随着价格市场化,毛利也经历过大幅下降。
落后的炼油产能将被淘汰出局。过去我们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要淘汰落后产能,实际效果不明显,这需要市场的作用,靠经济效益、节能、环保。
新建炼厂将在新的价格体系下将重新评估。我们沿海的几大基地纷纷要建设千万吨级的炼厂,当初它们做的可研和经济评价,是在现有价格体系中。目前的价格体系,特别是成品油这块是受到国家定价机制的影响。当前,它的利润空间是巨大的,一旦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它的毛利空间会缩小。因此这块化对市场的影响最大。
我们判断,到2020年之前这三年,炼油毛利还会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国家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在支撑,及以及2020年由于燃料油低硫化这个政策的推动,对于低硫燃料油的需求会拉动炼油毛利整体上升。到2020年之后,炼油毛利会明显下降,再加上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炼油毛利下降的幅度会更大,所以新建炼厂在2020年之后投产,考验是非常大的。
油品投机批发商将被挤出。这主要来自前面几个因素的影响。对于中间商来说,还有“数字化”革命的影响。
虚高的加油站资产泡沫将被刺破。目前由于批零价差比较大,较高的价格买入加油站资产,等成品油价格市场化以后,价差缩小,风险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炼油产能过剩,还有很多企业试图投资建设大炼厂?
主要由于当前的定价机制导致炼油和销售的毛利过大。但是产能过剩数字是很明显,而且短时间还很难改变这种趋势。目前盈利不代表永远盈利。在我们看到盈利的时候冲进去,等投产的时候可能就有很大的问题。
我们提出另一个观点,炼油产能过剩还要看它的结构。当前国内先进产能(千万吨级炼厂占42%)与落后产能(200万吨级以下的炼厂占10%),要跟世界平均水平来比,相对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如果能力过低,它的规模效应就体现不出来。
原油期货市场:近期活跃,远期值得观察——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会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董秀成
石油流通体制改革是整个油气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流通环节主要是从炼油开始到销售,包括中间的管道。
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的导向。主要有两个导向,一个是问题导向,一个是目标导向。目标导向,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流通应该要解决什么问题。首要的就是供给保障,不能闹油荒、气荒。第二个是效率,包括能源的应用效益和产业运营效益。第三个是社会公平。
石油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这是排在第一位的,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控制炼油产能。为什么叫“控制”而不叫“淘汰”,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市场淘汰,靠政府红头文件是很难实现的;完善竞争机制。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调节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淘汰炼油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完善石油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放宽准入门槛,建立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完善税收监管手段,完善成品油进出口调节机制。
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判断:四个没有改变。大型国企主渠道没有改变;行政力大于市场力没有改变;市场化改革趋势没有改变;优化产业结构方向没有改变。
原油配额的动态管理需要继续改革。石油对外贸易涉及原油的进口和成品油的出口。原油的进口主要涉及到发改委的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石油权与商务部的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目前两大部委的衔接配合的非常好,但是还需要继续改革。原油进口配额的动态管理我主张要改变,年初制定计划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原油进口配额和成品油出口配额是市场调节的两个重要阀门。严格控制油品出口,就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淘汰一部分产能。
关于原油期货市场的判断:近期活跃,远期值得观察。今年原油期货上市,这是影响整个行业的大事。原油期货市场未来走势会如何?我判断在初期、近期会非常活跃。但是长远来看,未来几年,值得观察。为什么?因为总体来说原油市场的交易主体还是太少,现在主要靠境外投资机构、石油公司。原油期货的上市对于独立炼厂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独立炼厂实现套期保值。
全球能源行业五大“临界点”与八大“新动向”——中国石油国际事业综合处处长陆如泉
世界能源五大“临界点”
供需关系和油价的“临界点”:过去几年油价低位甚至超低位“高频幅震荡”已经到了临界状态,油价的复苏已进入55-65美元/桶(一说是50-60美元/桶)的稳定区间。
技术创新驱动的“临界点”:经过前几年的积累,技术创新对能源行业的改变已经到了临界状态,行业将被技术创新全面地系统地重塑。
油气投资的“临界点”:无论OPEC还是IEA,一个共性看法是,油公司再不加大投资强力度的话,未来极有可能因供应短缺而爆发能源危机。
传统化石能源进入“临界点”:未来将进入真正意义的化石和非化石能源、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共生存的时代。
页岩革命驱动美国能源体系和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已达“临界点”。
全球能源及油气市场新动向
石油需求增长强劲,油气仍是未来能源主角。
能源转型是大趋势,未来将进入真正意义的化石和非化石能源、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共生共存的时代。
天然气将继续引领化石能源发展,亚洲是需求增长主力。
创新成本本届能源周的一大亮点,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对能源行业正在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石油公司“坚持”固有优势,“突破”新发展领域,用合适的资产组合迎接油气产业“临界值”。
美国提出“能源新现实主义”,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角色实现转换,对全球能源格局及经济政治产生一定影响。
全球海上及深水油气业务开始“触底反弹”,众多低勘探程度前沿新区机遇与挑战俱存。
能源地缘政治态势恶化,美国主导的对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制裁使得全球油气市场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