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品升级难背后:成本转移机制不顺畅 炼厂不积极

(2015-07-27 12:29:16)
标签:

董秀成

能源

财经

分类: 媒体采访

油品升级难背后:成本转移机制不顺畅 <wbr>炼厂不积极

油品升级难背后:成本转移机制不顺畅 炼厂不积极

 

20150720

华夏经纬网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近期,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权的放开,将使得具备规模优势的地炼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不过油品升级改造上的巨额投入,仍将是限制地炼升级脚步的一座大山,而油品升级的全面提速也势必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集团公司以及风险投行已经增加了与地方炼厂的接触,意图通过兼并收购或者投资控股等方式抄底进入炼油行业。在资金紧张的背景下,一些地炼人士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同意外来资金进入控股甚至并购。

  据悉,山东淄博地区已有相关炼厂完成51%股权转让,获取大量资金支持以完成炼厂装置全面改进和保障稳定优质油源。不排除未来重现2010年前后,国内石油巨头抢购地炼的格局。

  “升级”难背后,定价机制待完善

  尽管油品升级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却也有企业认为,如果不能从销售中得到“补偿”,企业主动升级的动力不足。

  “包括京博在内的不少地炼企业都有能力生产高品质的油,但我们不会去生产。”京博石化总经理栾波一语道破天机。他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高品质汽油需求少,另一方面,生产高标准汽油投入较大收益较少,油价并没有体现出高标准油品的价值。”

  根据国家能源局估算,20142017年,全国主要炼油企业需要共投入将近2000亿元进行油品质量升级改造。

  然而,在?2012年起实施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中,并没有体现出优质优价的鼓励方向。直到201392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有关意见的通知》中,决定对油品质量升级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阶段每吨分别加价290(约每升0.21)370(约每升0.32)2017年底后升级至第五阶段时每吨分别加价170元和160元。这其中,按照国家发改委的估算,企业约承担三成左右成本提升。

  与成本提升相对应的,是各地对于油品升级的监管尺度不一。以以国三标准执行为例,国三汽油标准是200612月发布,规定过渡期至2009年底。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有不少城市直到2012年才完成升级。在我国,每一次国标升级都存在不同标准油品并存市场的现象,这大大滞后了国标的全面实施。

  油品加价容易,升级难。?有业内人士看来,正是由于难以通过油价转嫁全部成本,石油公司缺乏升级动力,造成国内油品标准升级缓慢。

  “目前主要问题是成品油价格机制中油品升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只要国家没有紧迫要求,无论是主营炼厂还是地方炼厂都缺乏主动升级油品质量的积极性。”安迅思能源总监李莉说。

  “没有一个顺畅的成本转移机制,不利于油品质量升级,”中石油集团专家对记者表示,在欧洲,除了德国外,各国政府都没有补贴成品油价的传统,因为当地已建立了完全市场化的机制,成本很容易转嫁。

  在他看来,欧美国家一般在汽车排放标准发布的几年前就发布了油品标准,?在市场化机制形成以后再升级油品,?通过市场供需形成的价格自然会覆盖成本。而国内则正好相反,在汽车排放标准发布5年后,油品标准依然“只闻人声、不见人影”。

  对此,中投顾问分析师宛学智认为,在油品升级的问题上,首先政府应当出台刺激油企升级的财税政策,对低硫、低污染的油品实行降低税收的措施;其次对现有的油品定价机制进行进一步调整,逐步实现油价的市场化和自主化,促使油价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成本和供需变化。(来源:中国经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