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能源效率是永恒话题
2015年2月5日/董秀成
中国必须实行以提高能效为导向的有限保供型能源战略。
一直以来中国的快速发展都是通过一种高能源消耗的模式,显然,这种模式会对发展产生很好地推动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效果只是短期效应,后续还将产生包括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多方面的问题。
从这方面考虑,无论地方还是国家都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立足长远,坚持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科学发展。
因此说中国要加快转变依赖能源高消耗实现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方式,坚持以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核心,调控和引导能源资源更多地流向能源投入产出比较高的经济领域。
同时,限制和约束能源投入产出比低的经济门类,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许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相比发达国家不占优势,但是在提高能效方面,发展中国家则会有更大的空间。
研究表明:一方面,由于人力成本较低,发展中国家在提高能源生产率的投资中均价比发达国家要低约35%;另一方面,全世界范围内,超过三分之二的提高能源生产率同时获得投资回报的投资机会在发展中地区。
按照地区划分,2020年美国、欧洲发达国家能源效率潜在提高比例约为27%,而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潜在提高比例则高达73%。
同时,发展中国家更容易改变经济活动组成,这样能使能源产出增长速度高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例如,当经济增长从能源密集型向能源节约型转变时,如从高耗能的钢铁制造转向低耗能的服务业,能源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发展中国家往往就是这种情况,从低得多的设备存量基础(如工业生产能力、机械水平)上开始发展的,并且由于基数较小,其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得多。所以说,提高能效,机会巨大。
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可减少的能源消耗量相当于当年全球能源需求的5%。
从现在到2020年,仅仅是中国的电力方面需求的增长就将占到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16%。另外,中国建筑行业得益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个方面的节能机会可能会获得高于世界其他地方观察到的10%左右的回报率。
同时,中国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很可能让中国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头,为全世界的节能市场开发和试验新型节能装置。
在不断提高能效的同时,中国还得着手解决能源供不应求的现实,在能源供给不足的大背景下,想要在很短时间内增加能源的供给是不现实的,而且对于快要耗竭的能源就更不可能,所以对能源的安排就显得格外重要,源头控制将会发挥最快速、最直接的作用。
在能源配置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对象有所区别,对于一些可以少供给能源的行业或企业就可以限制供应,基本满足其需求即可,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这些行业或企业在能源节约方面的创新,响应节能优先号召。
对于关系到国家命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就一定得保障供给,不容懈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行业就不需要在能源节约方面作出努力,还是应该从法规、指标方面加以约束,给予这些行业节约能源的激励。
总之,能源配置就是要以国家最高利益为重,科学合理地进行能源的配置和能源的管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