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通道安全是最直接地缘政治表现
2014年12月6日/董秀成
地缘政治是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核心是将特定历史时期征服他国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争取世界霸权、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主导力量,当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某种特殊能力能够跨越国界并制约其他国家的发展时,这种特殊能力就构成了左右他国的工具。
地缘政治理论发展到今天,当一个国家因为拥有充足、安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权益,因此具有持续的油气资源供给而形成强大的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并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远景时,就会对国际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能源进口通道安全,是目前国家能源安全中最直接的地缘政治表现。冷战结束后,中亚和高加索新独立国家的出现,使环里海地区成为世界新的油气供应源。
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里海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俄罗斯和伊朗的部分地区。
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储量大约在250亿桶以上;1991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油田逐步对外开放;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以及大陆架的油气资源也由于改善管理、产业重组等因素,使投入开发成为可能;同时,北非马格里布地区和几内亚沿海地区的油气也表现出活跃的态势。
对于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大的石油中东地区的出现,即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再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和其远东地区巨大的“石油心脏地带”(也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基地”),蕴藏着占到世界65%的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量,并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具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
对于石油资源的寻求,特别是各个资源密集区大国势力的角逐,是当前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无论是资源国还是消费国,都以“石油心脏地带”为中心展开了紧密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事上的行动,世界油气地缘竞争,逐渐表现为油气资源陆上获取权和海上运输控制权相结合的均势发展。
当前世界每一个油气资源丰富与集中的地区,无论是中东、非洲、拉丁美洲,还是欧洲和亚太地区,都成了大国之间加紧拼争的战略目标。
在中东,美国通过发动伊拉克战争,把这个重要的石油地带置于其势力范围的控制之下。在非洲,美、英、法、日均加快了向尼日利亚、利比亚及几内亚渗透的步伐。拉丁美洲也早已被美国视为自己的“后院”。亚太地区是石油消费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油气外输管道方面,日本、印度均加入了同中国竞争的行列。
中国在东海地区、南海地区的任何新发现,甚至是已被中国开发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美国、日本都不遗余力地同中国展开或明或暗的能源博弈。
就中东和非洲等产油地区本身来看,该地区长期以来,政治、经济不稳定,战事频发,石油生产和生产设施经常因内乱、战争等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
若发生大的地缘政治事件,有可能导致石油供应的完全中断。虽然亚太地区石油资源并不丰富,但由于这一地区与中亚地区及海上要道相连,因此地缘政治博弈也相当激烈,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冲突与中国能源进口通道安全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