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能源效率是能源改革重点
2014年11月28日/董秀成
提高能源效率对于减少能源的依赖,缓解气候变化具有双重意义。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也提出依靠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发挥价格、税收的调节作用等相应措施,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划分,经济增长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占有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式增长;另一种是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而要想实现集约型增长、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其根本途径就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要实现经济集约型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关键就在于新能源研究开发、节能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应用,同时这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难点所在。
能源科技创新是实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制定并大力实施能源科技战略,不断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开发和应用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能源新技术,居于全球能源科技竞争的前列。
而目前,中国能源勘探开发技术、加工和转换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与发达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能源技术创新基础薄弱,体制机制不完善,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较低,远不能适应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能源课题。
中国是煤炭消费大国,随着煤炭用量越来越大,环境遭到的污染与破坏越来越严重。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简称CCT)是指那些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使用洁净煤技术对保护环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洁净煤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却没有那么理想。
高耗能产业具有一定的增长刚性,因而没能有效改善“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不利局面。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一样,工业是能源消耗强度最高的部门。
工业部门比重过大,必然会消耗更多的能源。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协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服务业;二是切实把工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作为重中之重来做好节能工作。
工业部门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也唯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提高产业层次、完善产品生产工艺。
在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中国市场准入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要有所提高,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工业和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要优先发展,落后产能与产品的淘汰力度要加大,高耗能产品出口要予以适度的限制。
此外,近年来中国能源价格改革力度虽然有所加大,但是能源资源的稀缺性没有在税收和价格中充分体现出来。
无论是从反映能源稀缺性程度、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全部成本的角度,还是从中国能源供需实际情况、提高能源效率的角度,中国的能源价格都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