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认识化石能源“枯竭论”

标签:
董秀成能源财经 |
分类: 学术观点 |
如何理性认识化石能源“枯竭论”
2014年8月28日/董秀成
能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驱动力,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近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200多年来,人类文明的主要动力,主要源于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燃料。
化石能源未来将出现资源短缺并最终走向枯竭,这符合基本物质规律。当前,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正在稳步复苏。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更大的挑战正摆在眼前,即如何在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破坏的同时,满足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支撑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人类社会对能源的使用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木柴在人类历史发展早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能源提供者的角色,直到1885年,煤炭取代木柴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这也宣告了人类社会就此进入化石能源时代。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化石能源的枯竭问题,因为地球上任何一种资源都遵循一种基本规律,经历一个生命周期:发现—利用—兴旺—高峰—平稳—衰退,应该说没有人会否认这一基本规律,但关键是化石能源何时真正开始走向枯竭有着不同的看法与判断。
化石能源的有限性是客观事实,地下的化石能源资源不可能无限开采。有限的化石能源必然会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将导致围绕能源资源的争夺越发紧迫,人类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化石能源的替代方法以及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消费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