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外油气项目投资风险加大
2014年4月16日/董秀成
经历了早期粗放型规模扩张之后,当下中国油气企业在投资海外时,越来越重视效益的保障和风险的防控。
拉美“国有化”风潮至今仍在扩散,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和厄瓜多尔等国家纷纷对能源行业采取了国有化或合同改制等强硬措施,外国石油公司要么被迫出让股份,要么接受严苛的新合同条款,否则就被直接征收甚至驱逐。
西方世界对伊朗实施的长期制裁,导致伊朗国内外汇严重短缺和结算困难,在该国投资油气项目的风险陡然倍增。
在“后危机时代”,资源国为了摆脱困境或转移矛盾,对油气行业(特别是外国石油公司)进行政策调整,采取更为严格的管制措施。例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修改了税法,加征石油出口税,并通过强化税务稽查变相加税;拉美国家引入原油暴利税或超级利润税,加大对石油公司的利润剥夺;土库曼斯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强行推进“用工本地化”,限制对外劳务签证的发放和外方人员入境,给项目执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受“阿拉伯之春”的影响,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北非和西亚国家接连发生大规模社会骚乱和武装冲突,在外国势力的干预下,部分国家爆发战争、政权更迭、恐怖活动频发,给油气项目执行带来重大威胁;叙利亚内战和南苏丹独立,导致中国石油企业在当地全面停产。伊拉克、乍得和尼日尔等国对待外资长期存在着立法缺位、投资活动无法可依等问题;政局不稳、地方割据、安保形势严峻,是长期困扰西亚和中非某些国家的痼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