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董秀成财经 |
分类: 媒体采访 |
2013回顾:油价调整机制
2014年02月01日/东北新闻网
2013年3月27日起,不论国际油价变动幅度多少,国内成品油每10天调价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取消了国际市场油价波动4%才能调价的幅度限制。最后,根据国内原油进口结构变化,适当调整了挂靠油种。但遇到每升调整价格不足5分等特殊情况则暂停调价或往后顺延。
此外,当国内价格总水平出现显着上涨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国际市场油价短时出现剧烈上涨等特殊情形需要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缩小调价幅度。
国家发改委称,机制完善后,成品油调价频率加快,调价时间节点透明度增强,国内油价能够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尽可能避免经营者无风险套利行为,大大遏制市场投机,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向市场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认为,由22天的调价周期缩短为10天当然好,少一点是一点,这又向市场化走了一步。我国现在采取的是中间路线,政府指导下的半市场化状态,国际上如美国、日本、欧盟都是企业定价,该什么时候调、怎么调都是企业说了算,另一种就是政府定价。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走向价格完全市场化。
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由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价格,政府不再直接制定价格。这个方向是明确的,但改革的步骤是渐进式的,需要统筹考虑、分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今后将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让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发挥引导石油资源配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