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燃料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解读

(2013-06-07 16:48:10)
标签:

董秀成

分类: 学术观点

 中国燃料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解读

中国燃料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解读

20130603/能源网

 

  中国燃料油产业的发展现状

  燃料油产量小幅增加,产出率逐年下滑。中国燃料油产量在2007年以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07年达到了近7年的最高点2432.18万吨。2007-2011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11年燃料油产量跌至1810.1万吨。2012年,中国燃料油产量为1929万吨,同比增长6.6%,在多年下降后实现小幅增加。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2012年全国原油加工量达到4.68亿吨,同比增长3.7%,支撑了燃料油产量的增长;二是2012年地方炼厂新增炼能大幅增长,推动了燃料油产量的增加。2013年,中国燃料油产量保持了继续增长的石头,产量为361.4万吨,同比上涨16%。中国燃料油产出率一直呈下滑趋势。2012年燃料油产出率为4.12%,同比下滑0.15%,而2004年燃料油产出率高达9.8%9年间燃料油产出率共减少了5.38%。其原因:一是近年来国家政策引导燃料油往深加工精细方向发展,使燃料油产出率不断走低;二是炼厂二次加工能力的不断完善。

  表观消费量逐步回升。2007年,中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4467万吨,伺候燃料油表观消费量逐年下降,在2010年达到近6年的最低点,为3220.6万吨。2011年,燃料油表观消费量开始企稳回升,达到3251.2万 吨。2012年,中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为3446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增幅6%20131-2月,中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为705.7万吨,同比上涨21.2%。在连续多年下滑后,中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逐渐回升,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时间推移,导致燃料油消费量快速下滑的清洁低价燃料替代和2009年提征燃料油消费税等因素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减;二是近年来地方炼厂燃料油再加工需求旺盛。

  燃料油的消费仍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和交通运输行业。其中交通运输领域占到38%,石油石化占了52%,工业民用7%,电力3%。在交通运输中的船用油,一是内贸船用油,一是保税船用油,两者比例大概是46

  近年来我国燃料油的进口微量增长。2010-2012年燃料油进口量出现微量增长,年均增幅7.9%2012年燃料油进口量达到2681万吨。20131-2月,进口量为525万吨,同比增长13.6%。主要是因为地炼加工需求旺盛以及船用油用量的增加。我国燃料油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委内瑞拉、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上述五国占我国进口总量的85%。从进口地区看,山东地炼居首,占全国比例的55%,其次是浙江、上海、广东、天津、江苏等地,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关,也与当地地炼的分布以及港口有关。

  中国燃料油产业的政策解读

  着重说一下对燃料油影响和关联度比较大的政策:首先是消费税。消费税对燃料油产业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对用油大户山东地炼来说。应该说这个政策并不是新的政策,是对原来燃油税的完善和补充。既定今年11日开始执行,但现在还没有执行,就是因为条件还不成熟。目前地炼情况比较复杂,很多产品缺乏标准,并且地方和中央的税务部门之间不统一,因此,到目前消费税尚未正式执行。但是,从国家税务总局的角度来说,消费税的政策一定要执行。如果执行开来,确实会极大地影响地炼,尤其是调和油这块。其次,关于燃料油的退免税政策。2012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用于生产乙烯、芳烃类化工产品的石脑油、燃料油退免消费税的暂行办法,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出发点实际上是在鼓励发展烯烃,从政策上鼓励用燃料油来生产乙烯和芳烃类,换言之就是鼓励深加工。如果地方炼油企业或者一些化工企业用燃料油来生产烯烃,就可以免税或者退税,这就是燃油税的退免税政策。再次,至于大家关心的燃料油进口政策,对地方炼油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实际上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非工业贸易这一块,因为国际贸易这一块仍然是大公司在做,非国际贸易这一块,我个人认为从理性上来说更加政策化了,例如从申请分配的原则,包括对进口允许量的规定,更加符合实际且更人性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