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品油价:“外跌内涨”现象如何理解?

(2013-03-03 19:10:30)
标签:

董秀成

油品价格

分类: 媒体采访

成品油价:“外跌内涨”现象如何理解?

成品油价:“外跌内涨”现象如何理解?

20130301/科技日报

 

  有关部门日前宣布,上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汽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柴油价格每吨上调290元。

  然而,此前几天,国际油价出现了大跌行情,一周跌幅创出新高。成品油“外跌内涨”的现象如何理解?

  价格反应滞后,测算过于神秘?

  有关专家指出,价格波动反映成本变化,如果价格反应滞后,就难以反应成本变化。2009年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国内油价涨幅超过40%。

  据分析,国内成品油调价需要满足间隔22个工作日、三地原油变化率超过4%这两个硬性指标。因为参照的周期较长、设定的变化率数值较高,所以国内油价反应滞后于国际市场。

  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指出,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区油价实行每周调整,对国际油价变化反应更加灵敏,而中国内地油价的定价周期长,调价机会容易错过,要么时间间隔不够,要么三地原油变化率未能达标。

  “这一定价机制实行多年,但究竟是怎样的计算公式,涨幅跌幅是如何测算的,油企利润水平是多少,对公众是个谜,显得有些神秘。”一位业内人士说。

  “有时办了好事不为人知。”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坦言,定价机制的流程不透明,消费者只看到了油价上涨,却看不到有关部门为保障民生控制了涨幅。

  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这一定价机制在执行时会有人为的干预,导致调价时间点拖延等问题,可能会给下一次调价造成困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