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然气定价趋于市场化 业界呼唤价格形成机制

(2013-01-08 14:00:12)
标签:

董秀成

天然气价格改革

杂谈

分类: 媒体采访

天然气定价趋于市场化 <wbr>业界呼唤价格形成机制

天然气定价趋于市场化 业界呼唤价格形成机制

20121221/中国电力报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保持快速增长。200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272亿立方米,2010年达到94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3.3%。同时,国内天然气市场也发展快速,消费结构逐步调整。200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45亿立方米,2010年达到1075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5.9%,围绕着需求量的倍增,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制约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问题都将实现关键性突破。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上述两项列为重点工作并指明方向。1218日召开的全国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座谈会再次明确任务:要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同时,优化管网运行,稳定油气供应。

  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日前,国家能源局正式对外发布《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城市和县城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约达到2.5亿,约占总人口的18%

  业界关注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措施,在此次规划中也释放出新信号。

  《规划》指出,在天然气下游,将继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变化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充分发挥价格在调节供求关系中的杠杆作用,并为天然气价格最终市场化奠定基础。

  此外,规划提出研究建立上中下游价格联动机制,鼓励天然气用气量季节差异较大的地区,研究推行天然气季节差价和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气价政策,引导天然气合理消费,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鼓励天然气生产企业、下游用户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与储气调峰设施的建设,支持发展可中断、可转换、可调节的天然气用户。

  “规划强调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治理成本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是亮点之一。”董秀成说。

  “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进口气与国内气价格倒挂等问题不利于引导天然气合理消费。特别是进口天然气按国产气价格亏损销售,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冯江华认为,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应考虑供应商成本。

  业界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呼唤早已有之。去年底,国家在广东、广西试行“市场净回值法”定价,为市场化改革铺路。121日,北京市发改委提高居民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23元。

  据统计,2000年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城市燃气、发电、化工和工业燃料分别占12%14%38%36%2010年分别占30%20%18%32%,城市燃气和发电比例大幅度提高。2010年用气人口为1.88亿人,占总人口的14%、城镇人口的28.2%

  新一轮城镇化正在启航,天然气价格与国内外接轨带来的涨价预期,使得下游城市燃气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躁动。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城市燃气的定价和经营绝非小事。城市人口密集、管网庞杂、安全生产和普遍服务要求很高。

  “与其压低民用气价格,扭曲价格机制,由财政补贴特定用户不失为更好的办法。”冯江华认为,解决气价倒挂问题应通过市场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理顺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利益分配关系。

  董秀成表示,随着消费结构逐步调整,天然气定价还需考虑到用气企业和居民负担。由于国内天然气用户承受能力有限,完全理顺天然气价格还需要一个过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是焦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工作重点。

  “目前,天然气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4.6%,与国际平均水平(23.8%)差距较大。随着国内需求快速增加,产业链发展不协调逐步显现,供应增加与设施不足的矛盾、管道快速发展与储气能力滞后的矛盾、市场开发与配套能力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在不断增加,供气安全问题需高度关注。这将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此情境下,如何提高国内天然气有效供给,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董秀成认为,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然而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滞后已成为制约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瓶颈。

  此次出台的规划也指出,目前,我国天然气主干管网系统尚不完善,部分地区尚未覆盖,区域性输配管网不发达,天然气调配和应急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储气能力建设严重滞后。

  针对这一弊病,《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建天然气管道(含支线)4.4万公里,新增干线管输能力约1500亿立方米/年;新增储气库工作气量约220亿立方米,约占2015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的9%;城市应急和调峰储气能力达到15亿立方米。

  “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建设周期也长,需要统筹合理安排。”对此,中国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主任冯江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一个新的高速公路收费概念,“欧洲的天然气管网已经向市场放开,和高速公路收费相似,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和经营是通过收取输气费用来实现自己的收益。只要符合上路的条件,谁的车都可以跑。”冯江华认为,未来政府还可以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加入到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让多元资本能够参与油气管网建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