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面临重新洗牌
2012年10月31日/董秀成
最近几年,随着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中国化石能源资源潜力和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以及石油价格一路上扬,再加上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不断增大,中国政府加大了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政策力度,能源界迅速兴起可再生能源热潮。
在此背景下,各种资金大量涌向可再生能源产业,尤以是大量资金涌向光伏发电产业,民间资金和国外投行纷纷投资这个产业,各种类型的光伏发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供求关系平衡,过热的投资必然导致供应急剧增加,如果需求不能迅速提高,市场必然出现失衡,产业发展就一定陷入困境。市场的力量是无形的,但是它是巨大的,没有企业和个人可以有能力来抗拒。
随着可再生能源高潮迭起,前些年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出现迅速澎胀和扩张的局面,各种风险资金热衷于投资这个新兴产业,资本市场更是沸沸扬扬地爆炒”新能源“概念以吸引民间资本。
自2005年开始,中国有十几家光伏发电企业先后在海内外上市,从资本市场上募集了大量资金,形成了尚德、英利、赛维、天合等十几家大型企业和数百家中小型企业,同时也催生了包括徐州中能、洛阳中硅和星光硅业等一批多晶硅生产企业。
任何一个产业,只要是在短期内快速膨胀,那就难以避免会产生泡沫。可以肯定,目前中国光产业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泡沫”。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企业确实遭受重大冲击,首先是资本市场萎靡,企业市值大幅度缩水,融资环境急剧恶化,进一步融资变得十分困难,加之国际光伏发电产品需求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型企业无力扩张,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除少数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企业之外,国内一批多晶硅原材料生产企业正在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虽然从长期趋势看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虽然仍然会保持增长势头和发展空间,但是增速会趋于理性。从短中期趋势看,中国光伏产业将不得不为消化近年来形成的市场泡沫而买单并付出痛苦代价,整个光伏产业正在面临艰难的重新洗牌局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