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经济转型:由“金融化”到“再工业化”
2012年7月22日/董秀成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调整政策,强调重塑制造业,以尽量减少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金融业的过度依赖。2010年,美国宣布实施“出口倍增计划”,其核心是在五年时间内出口规模翻一番,从本质上来说是试图重新依靠制造业,实现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目前,美国商品出口规模仅次于中国,在世界排名第二。2011年,美国出口额达到创1.27万亿美元,而制造业产品出口比例上升到60%。机械、化工及交通设备是美国最具优势的三大制造行业,三者出口额将近美国出口总额的一半。
美国制造业已经重新回归到上升期,说明美国经济结构正在逐渐调整,制造业就业人数的增长比其他发达国家要快。除了政府政策鼓励制造业发展以外,生产效率提升、工资成本相对低迷、国内消费回升以及新新兴工业化国家工资成本急剧上升等因素,也是刺激美国制造业明显回升的原因。
从现实考虑,美国政府将偏向制造业,因为就业问题是目前最棘手问题,在政治上为获得民众支持,政府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复苏,增加本土投资和就业机会;继续寻求扩大海外出口市场,积极打开国外市场,积极参与与亚太各国签订高层次的贸易协定TPP,落实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加强对国内市场保护,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实现贸易保护;继续加强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扩大国际能源合作,培育世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从未来长远来看,美国将重新占领高端实体经济产业制高点,通过财政支持和其他手段,促进制造业复苏以带动就业机会增加;将重视高端制造业的消费端市场,不可能让低端制造业回流;金融危机让美国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尤其是能源价格下降明显,这将有力地支持制造业恢复动力;美国制造业恢复,将重新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全球产业转移过程将受到深远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