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秀成
董秀成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154
  • 关注人气:16,6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炼油:亏损与补贴的两难题(节选)

(2012-02-07 11:14:41)
标签:

董秀成

价格改革

油价

能源安全

杂谈

分类: 媒体采访

炼油:亏损与补贴的两难题(节选)

20120206/《国企》杂志/本刊记者 王平

 

  时近2011年底,国资委陆续公开了央企2010年“成绩单”。120家央企共实现净利润8522.7亿元,其中,中石油以1241.8亿元净利润成为最赚钱央企,石化三强的净利润占到全部央企利润的三成以上。原本这只是一个关于垄断国企利润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但随即,中石油和中石化公布的炼油业务亏损数据将石化双雄拖入舆论漩涡。根据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中石油炼油业务亏损415.39亿元,中石化炼油业务亏损246.10亿元,两家合计亏损661.49亿元。而发改委20111125日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份炼油行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约4亿元。不过受到炼油行业全年原油价格整体高位运行影响,前9月净亏损11.7亿元。高利润,高亏损,两大油企和发改委的亏损数据相互打架,舆论一片哗然。有评论认为,亏损是两大石油公司自己“做”出来的,公司以较高的原油价格入账计算自然导致炼油板块亏损,然后就可以“哭穷”,挟亏损向国家要补贴。这样的恶意猜疑,让长期对两大油企不满的公众更为愤怒,也让两大油企感到委屈。因此,剖析炼油业务为何巨额亏损,亏损数据是否可信,是否该向政府申请补贴等一系列问题,在民情汹涌的当下尤为重要。

  《国企》:中石油、中石化发布的亏损数据和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差距甚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董秀成:中石油、中石化的亏损数据来源于对外发布的业绩报告。这个数据更准确,是按照证监会要求经过世界级会计师事务所严格审计并对外公布的。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口径尚不清楚,但是从整个行业来宏观判断这个数字并不准确。

  《国企》:炼化业务的亏损是盈利大户中石油、中石化向政府申请补贴的主要原因。有业内人士称,中石油、中石化为了维护市场稳定而承担部分“政策性亏损”,本就是资源垄断企业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您觉得这个补贴应该给吗?为什么?

  董秀成:中石油、中石化之所以从政府获得补贴,是因为国家为抑制物价上涨或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对成品油价格进行管制,造成炼油企业巨额亏损。弥补亏损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集团内部上下游板块之间进行平衡,二是通过政府适当补贴。既然是政策性亏损,国家就应该承担一部分,这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合理合情。两大石油集团整体不亏损,基本上盈利。但是,企业集团内部分上下游等几大业务板块,每一板块是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许多企业组成,这些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利润核算单位,集团对其进行资产和业绩考核。上游主要是油气勘探开发,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最近几年持续高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具有较高利润,因此财政部已经通过制定特别收益金、资源税来平衡国家和油气资源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金额十分庞大,补偿了资源垄断。下游主要是炼油和化工业务,炼油产品主体是汽油和柴油,由于价格管制或者上调不到位,致使这些炼油企业出现巨额亏损,整个炼油产业发展动力和后劲不足。如果上下游都让两大集团承担过重负担,不利于中国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国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石油公司。

  《国企》:外界认为中石油、中石化是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公司,不但上游的采油业务和下游的销售业务利润很高,而且整体也是盈利的,因此炼化业务的亏损应该由企业自行消化,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董秀成:企业已经自己消化了亏损的大部分,但如果全部由企业自身消化,这对于企业来说很不合理,尤其是企业内部产业链结构差异很大,很难做到完全自主消化。例如,中石化自身上游业务薄弱,炼油企业加工的原油有70%以上需要从集团外部购买,如果由其自主消化炼油亏损,就没有能力这么做。对于中石油来说,炼油企业主要是采购集团内部油田企业的原油,集团内部消化炼油亏损的能力要大一些。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在提供补贴时区别对待,中石化获得的补贴远远多于中石油。

  《国企》:纵览近几年中石油、中石化的年报,中石油、中石化获得的政府补贴远远不够弥补其政策性亏损,那么政府给予的补贴数额是怎样确定的?

  董秀成:一直以来,国家补贴与两大油企的实际亏损之间存在绝大缺口,有两个原因。第一,政府希望大集团通过内部其他业务板块消化部分亏损;第二,国家提供的补贴资金额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讨价还价”成分,企业希望多一些,而政府希望企业自身消化多一些,没有绝对权威的成文标准。

  《国企》:发改委称2012年将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您觉得新的成品油定价方案会做怎样的调整?

  董秀成:预计完善后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将更加市场化,国家会加快调价频率,对市场供求关系反应更灵敏,还会减少调控力度,该涨多少就涨多少,该下调就一定下调,价格变化将是常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