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石化产能需防过剩

标签:
董秀成石油化工产能过剩财经 |
分类: 媒体采访 |
沿海石化产能需防过剩
2011年12月2日/经济参考报/梁嘉琳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各个沿海化工园区基本都被央企瓜分完了,而且进驻的央企基本都是排他性的。他强调,“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沿海石化战略需要反思,一方面原油对外依存度过高危及中国的经济安全,另一方面石化产品依赖出口容易遭受贸易壁垒。
至于将成品油用于内需,董秀成表示:“目前炼油厂产能闲置较普遍。如果各地炼厂开足马力,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能力合计达4亿吨,中海油、中化及地方炼厂合计达1.5亿吨,将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但上述石化央企人士不认同“重化工扎堆沿海导致产能过剩”的说法。“中国石化产能仅占到全球大约10%,如果中国的产能过剩,为啥还有90%的海外产能待在那儿?”他反问。
上述国家发改委人士也赞同其观点。“首先,预计未来中国汽车年产量大约2000万辆,支撑年均3000万吨成品油的消费量。其次,中国乙烯及其加工产品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年进口约4000万吨。总而言之,整个石化行业都是净进口的。”
国家发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称,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等四大产业作为石化行业的下游,受进出口汇率、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十二五”一旦转移到东南亚、东欧、南美洲,中间品就容易出现过剩,“当然,如果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问题不大”。
环保部“环保法修订研究”课题组组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王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沿海地方抢占石化项目的现象,要从“官帽子”“钱袋子”和“一纸蓝图”三方面加以解决,即改变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的“G D P至上”规则,从而避免饥不择食上项目;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分配格局,让地方不再需要依靠填海卖地赚钱、收海域使用金充实财政;尽快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海洋发展专项战略规划,制定好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