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让行政力直接干预经济披上凯恩斯主义的“外衣”

(2011-10-23 12:24:46)
标签:

董秀成

市场经济

行政干预

杂谈

分类: 学术观点

莫让行政力直接干预经济披上凯恩斯主义的“外衣”

莫让行政力直接干预经济披上凯恩斯主义的“外衣”

2011年10月23日/董秀成

 

    行政力干预市场,这具有普遍性。即使是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例如在美国和欧洲,政府行力干预市场行为也是存在的,在西方经济学里将其称为凯恩斯主义。尽管西方国家普遍存在凯恩斯主义,但美国和欧洲在如何利用凯恩斯主方面也存在某些差异,在理论界当然也存在各种争议。

    对于美国和欧洲,在如何采取凯恩斯主义方面,并非千篇一律。相对而言,美国长期以来更加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主义”,一般很少或尽量少采取政府干预政策,但在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上,采取了较多干预行为,这也恰恰引起各种反对和质疑。欧洲虽然也基本上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主义,承认或者充分尊重市场的主体作用,但强调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干预市场,“该出手时就出手”。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政府可以干预市场,但主要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直接依靠行政力进行市场干预几乎是不存在的,政府行政审批项目的做法更是难以想象的,政府的主要功能是政策制定(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和市场监管(游戏规则的裁判员),本身不会去担任市场主体角色(游戏者)。

    在当今中国,计划经济还没有完全消退,市场经济还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依然残留着原来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一旦遇到济危机来临,政府首先考虑到需要政府干预,例如政府在没有得到人大常委会授权之下迅速拿出4万亿刺激方案。面对房地产价格飞涨,政府也需要出手干预,尤其是是用强制的行政命令来直接干预,地方政府甚至拿出户籍制度来直接限制个人买卖行为,等于是替个人决定是否参与市场交易行为。

    坦率的讲,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还主要是计划经济的基因,传统计划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就会迅速“死灰复燃”。或许有些人可以说,中国现在实行的经济不是计划经济,并不是行政控制,而是凯恩斯主义经济。西方国家能对市场进行干预,中国为何就不能,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干预?采取何种方式干预?是政府直接干预还是政府宏观调控?是长期干预还是短期措施?

    从现实来看,中国的经济体制中依然存在诸多封建主义残余实力,计划经济思想根深蒂固,迷信政府行政力还很顽固,短期内要想走向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杂诗《自勉》
后一篇:杂诗《顽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