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寒冬”:不仅仅令房地产商“寒冷”
2011年10月18日/董秀成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确实进入“寒冬”季节,全国范围内出现买卖双方“僵持”状态,一些地方楼市交易持续走低,房价“止涨”而且有“下跌”趋势,于是许多人都在“窃喜”终于快有“拐点”了,而地产商由于资金链断列难以支撑高房价进而流露出“悲容”,这确实与国家调控政策目标基本保持一致,行政力干预市场的效果开始显现出来。
在调控政策取得实效之后,买房者观望情绪加剧,出手者寥寥无几;地产商试图通过促销手段变相降价以增加销售,但效果十分有限,房屋成交量锐减,市场可谓“有价无市”。
面对如此局面,地产商固然“焦急万分”,但受到寒冷打击的不仅仅是地产商,地方政府可能更是“忧心忡忡”,因为房屋成交量锐减造成地方政府的房地产税收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财政状况堪忧,尤其是对那些多年来一直以“土地财政”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方政府来说,可谓是陷入“债务危机”而不能自拔,过正常“日子”已经变得异常艰难。
近日,广东佛山试图放宽搂市限购政策,虽然又很快加以调整,但可以从中察觉到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复杂、微妙甚至是无奈的心态,同时也是对国家宏观控制政策是否可以进行微调的一种“试探”。
值此关键时机,确实考验着中央政府对于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和决心,一旦稍有不慎或稍有放松,必定导致地方政府迅速调整其现有调控政策,至少可能在坚持调控政策的旗帜下,采取“变相放松”政策的措施。
长此以往,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楼市调控政策方面一直存在“不合拍”的现象,部分地方政府可能从地方利益出发,尤其是要解决地方债务问题,以稳定房地产税费和土地出让收入为由,修订地方调控政策,这是绝对有可能的。
世界经济形势恶化趋势,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也可能对楼市调控政策产生影响。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家适当放松调控政策也有可能,这确实在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
另外,最近一段时间,国家为了救助中小企业,稳定外向型经济增长,在信贷方面已经采取“定向宽松”政策,资金也有可能间接进入楼市,这需要各级政府加强政策兼管,避免信贷资金再度以各种名义和渠道流向地产市场。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需要地方服从中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各级政府需要高度统一思想,严格执行国家的信贷、限购、税收和土地供应等主要调控政策,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莫让调控政策功亏一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