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油产量“峰值”和石油“消费”峰值,到底何者重要?

(2011-07-06 00:10:55)
标签:

董秀成

化石能源

能源安全

石油峰值

财经

分类: 学术观点

石油产量“峰值”和石油“消费”峰值,到底何者重要?

石油产量“峰值”和石油“消费”峰值,到底何者重要?

2011年7月6日/董秀成

 

    根据地质学家研究,大约在5亿多年前,地球上发生的地质作用为人类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石油资源,然而这些财富在地球上的分布却是极其不平衡的。1859年,美国人埃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附近钻了一口油井,并且以其名字为这口油井命名,从此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产生。

    由于这第一口井获得巨大经济成功,所以便在美国大地上迅速扩张,贪婪的人们发现石油可以带来巨大财富,石油成为一种“黑色的金子”,便开始不断研究和开发石油技术,不断地在地球上钻井打眼,不顾一切让小小寰球变得“千疮百孔”,以便在地球上寻找和开发石油财富,让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时间老人走到今天,地球已经“面目全非”,但是地下石油资源仍然还是迷,到底有多少石油资源被发现?还有多少石油资源没被发现?石油到底会不会枯竭?何时枯竭?石油产量高峰来临了吗?到底何时来临?面对这些神秘问题,学术界开始出现争论和争议,政治家开始担心国家石油安全,经济学家开始计算和分析石油价值和价格,金融家和投机家开始不断炒作石油市场,社会大众开始恐惧“油荒”。

    19983月《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勘探地质学家Colin J.CampbellJean H.Laherrere发表一篇文章-《廉价石油的结束》,指出世界已消耗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一半,石油枯竭论再度引起极大的反响,并引起广泛争议。

    既然人类已经消耗石油资源一半,那么石油产量峰值便不会久远,峰值预测便成为一种研究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许多学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对石油产量进行诸多所谓的科学预测,然而许多预测结果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石油峰值理论起源于壳牌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M.king Hubbert,这位学者曾在1965年预测美国将在1970年前后出现石油产量高峰,其预测结果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让许多后来学着步其后尘,前赴后继地研究石油峰值问题,其本质就是要回答“地球上的石油还能用多久”的问题。

  这个研究思维和研究命题,尽管有些科学意义,但人们对其并没有取得共识,甚至认为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研究也属于异类而不入主流,进而引起一片批评之声。学者们对世界石油高峰产量日期存在诸多预测,但往往都是错误的,人们据此开始怀疑Hubbert的预测结论。

  石油峰值理论最大的错误在于:缺乏对地球石油资源真实数据的把握,对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积极效果评估不足,尤其是对那些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数据更是未知,再好的数学模型如果缺乏必要的、完整的、真实的数据支持,其预测结果当然就不可能准确,结论或许是相当荒唐的。

  石油高峰到底何时来临,是否存在交替高峰,技术进步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石油勘探和开发,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资源还没有被发现,是否存在需求高峰,非常规石油资源到底有多大潜力以弥补常规资源,这些问题都是悬念,都是没有人可以正确回答的问题,因此有关石油峰值的争议当然就难以避免。

    当然,无论如何争论,无论乐观还是悲观,无论承认还是不承认石油峰值理论,人类都必须正视这样的基本事实: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在持续快速地消耗石油资源,而人类寻找石油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开发石油资源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怀疑石油峰值理论,可以乐观,更可以对人类智慧充满信心,没有必要对未来能源供应问题“伤透脑筋”,但必须对石油枯竭问题高度重视,只有如此,人类才可以未雨绸缪,才可以调整生活方式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才可以珍惜石油资源,才可以建立石油消费峰值的理念,才可以满怀信心迎接未来能源挑战。

    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看,石油“产量峰值”非常不确定,人类似乎难以把握;但是,石油“消费峰值”问题更加现实和突出,实际意义更大,人类更加可控。理想状况是在人类石油生产高峰来临之前,人类石油消费高峰就已经出现,人类应该有能力约束自己,有信心战胜困难。因此,本人认为控制后者比预测前者更重要,研究石油消费约束比研究石油生产峰值更加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