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不需要区分“文雅”与“粗俗”
2011年6月24日/董秀成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一词很明了、简单,因为谁都可以说上几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布衣,都可以议论纷纷;文化一词又很深奥、复杂,因为谁都无法对其进行科学诠释,大家只可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文化确实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不会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文化是落后的文化,总是试图以自己的文化来教化异国或异族,面对其他国家或民族而“唯我独尊”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文化的傲慢,即使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也要存在抵御上的文化差异,或者说,文化中隐藏着诸多“亚文化”。
文化之所以复杂,在于我们不知道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表面上谁都心知肚明,但其实每个人都是一知半解而索然无知。西方人对文化的划分标准其实很简单,凡是遗传的东西就不是文化,凡是非遗传的东西都是文化,这可以称为广义文化。先天性的东西是遗传,后天性的东西就是文化。文化包罗万象,文化无所不包。头发是何种颜色不是文化,但头型如何便是文化;吃东西不是文化,但吃什么东西、怎么吃东西便是文化;喝东西不是文化,但喝什么东西、怎么喝东西便是文化;穿衣服不是文化,但穿什么衣服、颜色、风格、格调、款式、布料、如何穿戴等等便是文化。
文化或许可以有文雅和粗俗之分,但这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文化实力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英国人的文化曾经统治和风行世界,因此英国人一直标榜自己的文化有多么伟大,对于后起之秀的美国文化有一种鄙视,甚至长期认为美国文化很“粗俗”,但面对美国的强大和美国文化的盛行世界,英国人或许就没有“说三道四”的本钱,实力说明了一切。
没有可以得出结论,喝咖啡是文雅,而喝大碗茶就是粗俗,说粗俗的恰恰是我们族内那些刻意效仿喝咖啡或所谓品茶的“贵人”;没有可以说用刀叉吃饭是文雅,而用筷子吃饭就是粗俗,说粗俗的恰恰也是我们族内那些崇洋媚外的“假洋鬼子”。文化认同,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没有文化认同,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便失去了民族和国家的精神。
中国文化曾经盛行于世,中国人一直将自己看成是世界中心,“中国”一词便是此意所在,万国朝拜,千邦推崇,历史上多么风光耀眼,文化便形成世界威力,横扫全球而不衰落。但由于国力渐弱,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打败,同样的文化便失去影响力和威力,一贯的“文雅”便变成所谓的“粗俗”了。
在近代史,中国被八国联军打败了,被日本人打败了,这是事实,更是耻辱。近代中国文化还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真可谓儒家文化的继大成者,但这些人没有能够让中国逃离落后和贫困的境地。康有为、梁启超更是思想深邃,文化广博,堪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之栋梁,可他们也没能实现“维新革命”,中国终究“无力回天”而沦落为“落后挨打”之病邦。
历史的悲剧告诉我们,一切先免谈,首先要提高实力,必须有“坚船利炮”,有实力就可以保护自己,有实力就可以还手打别人,否则一切都是空想和幻想,没有实力就没有舞台,有了实力,文化自然可以站住脚,这就是“硬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