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众对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十大认识误区

(2010-05-05 09:39:24)
标签:

董秀成

金融危机

经济学家

石油市场

成品油价格

价格机制

石油危机

财经

分类: 学术观点

公众对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十大认识误区

公众对成品油价格改革的十大认识误区

2010年5月5日/董秀成

 

    误区之一:油价为何与国际接轨

    由于我国大量原油进口,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都必须有效益,进口原油加工后如果没有经济效益,那任何企业都无法正常生产和经营。如果成品油价格不与国际接轨,无法吸引外资和民资来投资炼油产业,炼油产业将失去发展动力。另外,如果成品油价格长期处于低靡,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价差,那么成品油出境走私将无法控制,导致国内稀缺资源流失,使国家和社会蒙受巨大损失。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是不得不进行的必然选择。

    误区之二:油价为何跟涨不跟跌

    由于公众对成品油价格政策和国家调整价格机制缺乏完整理解,从感觉上似乎存在这种现象。但从最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除短暂期间确实存在上述现象外,基本上没有跟涨不跟跌现象。因为国家在国际油价上涨时调整国内价格,但每次都考虑到诸多因素而调不到位,在国际油价下降时,又怎么可以下调国内价格呢。

    误区之三:油价为何由政府制定

    价格制定基本上可以分为二种: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政府定价又包括:计划价格和指导价格。在当前石油市场主体竞争不充分,市场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无法将定价权交给市场,只能选择由政府根据市场供求等情况制定指导价格。如果将价格制定权交给企业,公众利益由谁来保障?

    误区之四:国内油价为何还高于美国

    长期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普遍低于国外,其中也包括高于美国。但在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内成品油价确实存在高于美国的情况,但一直低于其它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和地区。这和税收政策有关,而各国的税收千差万别,横向比较零售价格缺乏科学性。比如燃油税,各国征收水平差异较大。美国30%,英国73%,日本120%,德国260%,法国300%,周边40%左右,韩国、印度、新加坡、俄罗斯、中国香港和澳门31.5%、52.1%、26.1%、44.2%和39.3%

    误区之五:石油巨头利润丰厚为何还要涨价

    三大石油集团基本上代表着我国石油工业,这些公司利润水平其实就是行业利润水平。无论是利润绝对值还是相对值,这些企业与国家大石油公司相比都是落后的,投资回报率、资产回报率、人均产值、人均利润都很低。另外,国资委对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业绩考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获得投资回报是正常的。

    误区之六:成品油定价机制为何不透明

    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越来越透明,《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的公布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在价格调整操作细节和测算参数上确实无法向公众完全公布,主要是尽量避免商业投机和炒作,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和混乱。而具体操作细节与公众利益关系不大。

    误区之七:为何部分零售商降价而国家提价

    现行政策是国家实行指导价格,国家规定最高零售价格,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在上限以内自行确定价格,这主要考虑是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确实在个别地区存在企业降价促销情况,这与国家制定政策初衷并无矛盾。

    误区之八:为何油价涨快跌慢

    这其实与公众对油价上调反应敏感,而对下调反应相对迟钝和不敏感有关,与公众对国家价格调整机制不了解有关。

    误区之九:油价倒挂是否存在

    油价倒挂包括内外倒挂、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批发和零售倒挂。长期以来,内外倒挂客观存在,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其实基本上不存在,批发和零售价格倒挂在个别时间段存在,但基本上很少。

    误区之十:石化双雄制造“油荒”要挟政府

    石化双雄属于国家命脉企业集团,属于特殊能源企业,担负企业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其领导人由国务院任命。这些企业绝对不会要挟政府,这与其地位完全不符,油荒与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有关,同时与市场投机有关,其核心根源是价格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