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色文明也需要石油支撑

(2009-12-21 09:29:17)
标签:

董秀成

低碳经济

价格机制

金融危机

经济学家

气候变化

知识经济

杂谈

分类: 学术观点

绿色文明也需要石油支撑

绿色文明也需要石油支撑

2009年12月21日/董秀成

 

    在人们津津乐道地评说知识经济即将来临和对“绿色”文明充满幻想时,代表着工业文明的石油却不时成为全球性“焦点和热点”问题,经济学家和各国政要都集中精力解决石油供应问题,实质上就是石油权力争夺问题。当今世界上每一个热点地区或武装冲突几乎都与石油有关,世界大国争夺石油权力和控制石油供应安全通道的斗争一天都没有结束,美国更是将控制世界权力作为其最重要的国家政策,制定了全面的石油地缘战略。国际石油市场的风吹草动,都牵挂着亿万人的心,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向。石油暴涨牵动人心,出租车司机抱怨运营成本上升,民航价格上调,即将进入“私车族”行列的人们开始琢磨车子买得起开不起的问题,各国政府在为增加石油储备操心。可以说,人们对石油权力的关注程度不亚于对网络经济的关注。

    经济学家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一些经济学家说,大家不必为石油价格的上涨而过分担心,世界原油市场高价位的运行不会持久,石油涨价带来的冲击不会引发世界性的经济衰退。这些经济学家摆出了不少安慰人们的理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知识经济。

    近年来,有关知识经济的论述层出不穷,但总给人推理多于实证、抽象淹没具体的感觉。就当前知识经济论者对能源(石油)与经济活动的关系而言,应该大有探讨的余地。从目前知识经济论者对经济特性变化的论点及其论据看,不难发现这些经济学家观察经济的视野基本上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知识经济的论述及依据基本上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经济全球化为许许多多经济学家津津乐道,但是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探讨诸如知识经济这样涉及经济活动性质的重要问题时,居然“忽略”全球化事实,竟然失去全球化的视野。不难看出,经济学家在研究和认识世界经济时,过分地夸大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代表性和经验,而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置于脑后。很难想象,那些连基本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国家会热衷于互联网,会津津乐道地大谈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生产、交换与消费等经济活动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在资本的国际循环带动下,物资与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不能离开整体说明局部。就西方经济而言,尽管其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产业产出值在国内经济总值中比重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经济要素,特别是基础能源等对经济活动意义有所降低。事实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是全球基础能源与原材料的最主要消耗者。目前,西方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而西方人消耗的资源大约占全世界总消耗量的75%。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4倍多。

    知识经济并没有减少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世界资源的依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出现长期巨额贸易逆差。从美国对外贸易结构看,构成美国外贸巨额逆差的主要是矿物燃料和制成品的入超。其中矿物燃料的入超是美国外贸逆差中最大的一组产品,主要包括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等。20世纪90年代初这三项产品中的贸易入超均在450亿美元以上,1990年高达578亿美元。其次是制成品贸易的巨额入超,主要是运输工具及零部件、轻工类产品和电器类产品等。

    西方发达国家生产与消费,不仅直接地依靠来自外部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且它们对自然资源依赖和消耗的隐蔽部分也非常大,只不过是这部分隐蔽消耗恰恰易于被全球化条件下的物资交换及其中的价值转移所掩盖。经济全球化使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大量资源密集型的、附加值低且污染严重的产业被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似乎“轻”了,但这种结构的重要前提是将负担转嫁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迅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中,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界输出的主要是能耗低的高附加值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向西方发达国家输出的主要是能耗高的低附加值产品。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交换,使包含在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中实际价值与实际资源消耗,没有在国际贸易的价格形态中表现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