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2009-11-25 08:07:04)
标签: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能源价格改革

石化产业

天然气价格改革

财经

分类: 学术观点

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2009年11月25日

 

  昨天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最近出现的气荒实际上和供气能力有关。“天然气作为稀缺资源,供应有限,但调价并不能保证供应,因为我国天然气深层原因就是消费的增长超过了供应。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进口,这些我们正在做,但需要时间,协议签订和设施建设都需要时间。”

  2008能源蓝皮书预计我国2015年天然气消费将达到24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500-600亿立方米,2020年供需缺口将达到900亿立方米。国信证券研究员报告指出,选择进口天然气弥补天然气供需缺口成为必然,这将导致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进一步上升,也就面临国内天然气市场与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接轨的问题。

  比如西气东输二线的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将按计划于今年12月16日通气,年输气设计能力为400亿立方米。

  其到岸价为不含税1.98/立方米,含税超过2元/立方米,较西气东输一线至上海的门站价高0.6元。而目前国内民用天然气井口价格依然在含税0.8-0.9元/立方米,全国范围内工业用气的最高价格为含税1.32元/立方米。

  董秀成表示,天然气最突出的就是价格问题,价格不改革进口很难做,因为国外天然气价格比国内高,中石油或中石化进口的气不可能赔钱卖,因此价格改革是大势所趋。

  面对严峻的形势,天然气改革已经获得了重大突破。此前有消息称,天然气价改具体方案最快可能于今年年底出炉。关于价改方案,可能采取成本加权平均的定价办法,推进“混合定价”机制,同时按照热值当量参考可替代能源价格波动。业内人士预计,出厂价大约会上涨两至三成。

  董秀成认为新的价格机制会是一整套方案,不会只是涨价,但客观讲改革一定要涨价,但这个机制不会一步到位,需要不断调整。从气田的出厂价格、管输价格,到进入各城市门站价格,最后到各户的终端价格,这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环节,所以很复杂。而天然气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比成品油涉及人群还要广泛,还要高度敏感。专家认为会像成品油价格办法一样逐渐调整以使人们接受。(20091119 证券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