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有追求完美的人,但没有完美的人》
2009年4月23日/董秀成
自古以来,人们经常称颂所谓的完美的人,许多人都似乎在追求着完美,但绝对是徒劳的。
其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事情,更不可能有完美的人。无论是历史英杰还是当今伟人,仔细想来,哪一个人可以被称颂为完美的人呢?尽管历史书籍或当今媒体有时候会可以宣传某个人,谈论其如何完美,如何具有完美人格,但其实那不过是文学作品或策划宣传的人物而已。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确实存在追去完美的人。
完美其实是一种概念或者一个符号,是人们杜撰出来的理想标准,是十足的幻想境界而已。
人,只要是人,那他或她就一定存在人之劣性,就不可能脱离俗气而变成一个所谓的尽善尽美的人。
有句话说得很明白,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其实就点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为”字,即使是“为”人人,其实终极目的还是“为”我。
道家理论似乎在提倡完美,但它强调“无为即有为”、“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这其实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何况能够做到道家行为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佛家理论强调“无欲”,主张“清心寡欲”,而无欲之人何处可见,如果是无欲,那或许就不是生命体了。
儒家理论强调“仁政”,强调礼教,倡导“克己复礼”,但仍然教诲人们要做人要“中庸”,说白了就是教人处事要圆滑一些,不要“冒尖”和“锋芒毕露”而已,目的还是明哲保身。另外,儒家教诲人们要“学而优则仕”,那目的还不是为升官发财嘛?
在现实世界,凡是与人交往,其实目的很简单:不是为取悦别人,就是让别人取悦。
人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可以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合”,但人又是具体的,可以定义为“具有思维和劳动的高级动物”。
无论是抽象的人还是具体的人,其实都是具有共同的本质,那就是本能和欲望,这就决定人不可能是一个理想化的完美之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