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有追求完美的人,但没有完美的人》

(2009-04-23 12:22:33)
标签:

董秀成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经济学家

人生哲学

杂谈

分类: 人生随笔

杂谈:《有追求完美的人,但没有完美的人》

2009年4月23日/董秀成

 

    自古以来,人们经常称颂所谓的完美的人,许多人都似乎在追求着完美,但绝对是徒劳的。

    其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事情,更不可能有完美的人。无论是历史英杰还是当今伟人,仔细想来,哪一个人可以被称颂为完美的人呢?尽管历史书籍或当今媒体有时候会可以宣传某个人,谈论其如何完美,如何具有完美人格,但其实那不过是文学作品或策划宣传的人物而已。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确实存在追去完美的人。

    完美其实是一种概念或者一个符号,是人们杜撰出来的理想标准,是十足的幻想境界而已。

    人,只要是人,那他或她就一定存在人之劣性,就不可能脱离俗气而变成一个所谓的尽善尽美的人。

    有句话说得很明白,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其实就点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为”字,即使是“为”人人,其实终极目的还是“为”我。

    道家理论似乎在提倡完美,但它强调“无为即有为”、“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这其实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何况能够做到道家行为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佛家理论强调“无欲”,主张“清心寡欲”,而无欲之人何处可见,如果是无欲,那或许就不是生命体了。

    儒家理论强调“仁政”,强调礼教,倡导“克己复礼”,但仍然教诲人们要做人要“中庸”,说白了就是教人处事要圆滑一些,不要“冒尖”和“锋芒毕露”而已,目的还是明哲保身。另外,儒家教诲人们要“学而优则仕”,那目的还不是为升官发财嘛?

    在现实世界,凡是与人交往,其实目的很简单:不是为取悦别人,就是让别人取悦。

    人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可以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合”,但人又是具体的,可以定义为“具有思维和劳动的高级动物”。

    无论是抽象的人还是具体的人,其实都是具有共同的本质,那就是本能和欲望,这就决定人不可能是一个理想化的完美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