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难忘2008》
2008年11月27日/董秀成
2008即将走完,可它却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8”一直是个吉利数字,可现实让我们没有觉得其吉利之所在。
年初,我们遇到百年不遇的南方雪灾,交通瘫痪,紧接着是列车出轨、矿难不断,再就是奥运圣火传递受阻,藏独和疆独捣乱,然后是四川大地震,奥运的喜气没能掩盖整个中华民族遭受的一次次苦难,目前又面临着艰难的经济危机阴影。
上半年,房地产和股市一片繁荣景象,社会和个人财富如滚雪球般的急剧增长,造就一个又一个财富聚敛的神话,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高歌猛进,油电煤运全面紧张,油荒和拉闸限电现象目前还记忆犹新。
下半年,股市开始萧条,社会财富蒸发,房地产低靡,产品过剩,库存积压,能源价格直线下滑,经济运行萎靡,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民工返乡成潮,整体经济下滑显著。
为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政府在年初制定“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的“二防”政策,到年中面对经济下滑趋势和通货膨胀加剧又制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控制物价上涨”的“一保一控”政策,到如今由针对经济危机而调整为力保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力保”政策。
国家经济形势变化如此迅速和宏观政策如此大频率调整在共和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充分反映了2008年经济变化之强烈的不确定性和反常性。2008年怎么了,计划没有变化快,让人看不透、摸不准,经济学家似乎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和前瞻性思考。
针对2008年现象,可以说在经济学领域势必产生研究热点,必将写入历史,预计可以为今后经济学界提供一个长期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或许可以造就一批批以研究2008现象的博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