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中南海面临艰难的政策抉择》
2008年10月5日/董秀成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局面。
一是外部环境恶化,美国金融危机还没见底,导致全球股市低靡,连累世界各国,我国也正在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冲击,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危机,持有美国政府和银行的美元债券处于危机状态,金融危机促使西方国家经济萎缩,也使我国出口需求减少;
二是内部环境出现潜在经济下滑的危机:1、出口面临萎缩。外向型企业出口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使竞争力下降和生产成本等多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下降,部分企业库存急剧增加,资金困难。2、消费需求不容乐观。由于股市暴跌,老百姓的资金被套牢,消费资金大大减少,消费能力不足,使消费需求明显下降。房地产市场出现萎缩,价格下降,购房者持币观望,消费需求下降;汽车销售受到油价上涨因素影响而消费速度减弱;3、由于近一、二年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迭加效应,投资增长也趋于下降或增长速度有限,再加上股市、房地产不景气等因素,投资形势也不看好。因此,支撑国家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同时出现不乐观的局面。另外,物价依然较高,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进而有可能出现经济“滞胀”局面。政府面临着十分艰难的政策选择,如果继续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和保守财政政策,股市继续低靡,房地产暴跌导致银行增加坏帐,破坏金融体系,进而使经济出现萧条,导致失业率提高,造成社会问题;如果放松货币,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又担心加剧通货膨胀,以往宏观调控措施和目标又有可能前功尽弃。2008年年初,国家腔调目标是“双防(防止经济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到了年中又不得不修改为“一保一控(保经济稳定增长、控制通货膨胀)”,还没有到年底恐怕还要调整政策思路,国家必须在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和通货膨胀中寻求平衡点,因此政策选择将十分困难。
本人判断,在当前十分不利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国家将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中选择经济增长为优先政策,有了经济增长才可能确保就业市场稳定。我预计国家将会以“力保”经济增长为目标,稳定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年底开始到明年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放松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息)和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税收、提高工资、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出口退税等)。如果效果不明显,预计政府将再次加大政府支出力度,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另外,在出台上述政策的同时,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救济,不排除以实物补贴方式直接向贫苦人口救济,既可以扩大消费,又可以稳定社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