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日内瓦印象》
2008年5月18日/董秀成
5月18日,我有幸来到日内瓦,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希望能够到往的万国之都与和平之城。进入市区,冒着细雨,我们首先参观国际红十字会和红心月会总部,然后再到万国宫游览,最后再去湖边欣赏湖光景色。日内瓦是古典的,更是现代的。城区到处矗立着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那都是众多的国际组织所在地,据说有200多个。由于不认识法语,因此对每座建筑是什么机构使我无法辨认。来到万国宫,我知道那就是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或者说是联合国的第二总部。它由一组纯白色的建筑物组成,是一个庞大的院落。大门外是一个绿色的广场,矗立着那个著名的残破的木椅而直插云天。木椅大概有10米高,用三条腿站立着,还有一只半截的断脚,似乎有瘁然折断的痕迹。据说残椅是为了提醒世人,尤其是来此开会的各国政要,就在你坐着或行走的每半小时内,世界就有一人成为地雷的受害者,断腿意味着人们因地雷爆炸而痛失肢体。朋友们纷纷走到断脚下面,用双臂高高托起,轮流拍照。
在日内瓦湖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液体雕塑,那就是著名的喷泉。站在湖边,远望一匹粗大无比的水龙冲天而跃,冲到百米高空后向一侧倾落,飞溅起滚滚浊浪,刹那间,天地一片潮青,游人一片欢呼之声响起。我们享受喷泉的洗礼,水雾茫茫,折射七彩的光,让我们笼罩着喜悦。喷泉驻守在湖畔港湾,引来万人艳羡,体味沧海桑田和人事沧桑。我们随着众多游人簇拥到岸边,看见许多水鸭和天鹅,优雅地游着,毫不惧人。在岸边绿茵中,我们欣赏了著名的花钟,那是用鲜花点缀起来的时钟,很壮观和美丽。这个城市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其魅力。东边是勃朗峰,西边是汝拉山,是著名的两座雪山。北边是日内瓦湖,而罗纳河穿城而过,将市区分为左岸和右岸。瑞士国家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有三种官方语言:法文、德文和意大利文。靠近法国的西部地区讲法文,靠近意大利的南部地区讲意大利文,而靠近德国和奥地利的广大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都讲德文。日内瓦位于靠近法国的西南部,是一个讲法语的城市。日内瓦的国际地位非常特殊,它似乎不属于瑞士,因为这里人口一半都是外国人。外国人可能是二次世界大战涌入的难民,还有众多国际组织的任职官员及其家属。来到日内瓦,我为这个美丽的城市折服了,真的感叹其无穷的魅力,体味到和谐、安详、和平的气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