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为师者的惭愧和遗憾
2007年7月11日/董秀成
近年来,我几乎变成一部机器,无休止地运转着,忙忙碌碌,可又没有觉得有什么产品生产出来。时光在忙碌中流走,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经历多了,体会多了,感悟深刻了,思想更加复杂了。思维混乱成为生活中的个性,思绪紊乱,似乎没有条理。一个个研究课题接踵而来,一场场报告连续不断,一次次媒体采访纷至沓来,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我穷于应付。我有些烦躁,有些郁闷,有些无可奈何,因为我似乎已经转变了角色,我还是教师吗?学生们很可爱,尽管他们有些幼稚和天真,但我也曾经与他们一样,有过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我深感无暇顾及他们,没有尽职尽责,没有“传道”给他们,甚至连“授业”也是对付了事。学生们奔我而来,满怀期望而来,但我确无法接受他们的期盼,一大部分学生不能成为弟子,表现出来的是失望和遗憾。即使是那些满怀热情投入我门下的弟子又有多少收获呢?我无力给他们传授知识,无暇为他们培养能力,我留给他们的仅仅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所谓自豪。弟子队伍已经很庞大了,我也一下子不能说出我到底培养了多少学生,学生来了,学生多了,我反而接触他们更少了,这还算是老师吗?繁忙的出差,无休止的应酬,众多的社会活动,这些占据了我许多时间和精力,使我失去许多本该属于教书育人的机会。想来想去,我愧对学生,感觉惭愧,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