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面对名气的思考
2007年1月18日/董秀成
我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突然间成名成家了。在许多场合,无论在国内还是去国外,人们介绍我的时候总是说“这是我国著名石油经济专家”。每当如此称呼之时,我感受的不是喜悦而是压力。我有自知之明,我实际上并没有被眼前的光环所冲昏头脑。在心灵深处,我始终保持一种声音,那就是“得意切勿忘形,失意切勿悲观”。我在大多数时间还是能够自己把握自己,经常警告或告诫自己决不可以在成功面前洋洋得意。我需要以“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作为一个重要座右铭,决不可以被眼前的光环消磨奋斗精神。我经常婉言谢绝那些过分渲染的新闻活动,拒绝参加所有的所谓名人录或名人画册的编撰计划,尽量避免在本校搞任何形式的学术演讲或报告,拒绝参加那些纯粹以商业炒作为目的的所谓的学术活动,也拒绝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为某些人的商业行为出力。我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个拓荒者。与许许多多来自共和国天南地北的华夏儿女到北京拓荒一样,我历尽了千辛万苦和痛苦的经历。在饱经风霜的岁月中,我劈波斩浪,逐渐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我上大学,来北京工作。然后,我赶时髦而出国镀金而担任客坐教授,再回国干事业。在短短的几年,我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学术知名度不断扩大。我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公众人物,变成一个社会名流。我的个人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历史,我的成就的背后是一段辛酸的奋斗历程。我的工作和生活与时俱进,我逐渐步入中国高收入阶层,使我有足够的实力过上了“超级小康”的日子,使我成为“车房俱备”的现代成功男士的一员。我终于“成名成家”了,成为一个受许多人羡慕的学术明星,成为家乡人谈论的榜样和左邻右舍教育自家孩子的教科书。我由偏远地区的农家子弟,逐渐成为地地道道的“新北京人”。我代表着新一代北京人特有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我俨然变成首都的新一代公民的一份子,已经成为共和国首都的“上流”公民之一,成为优秀的中华儿女的一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