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节约石油是最理性的“新能源”
2006年10月12日/董秀成
探明石油储量,等同于商业库存。存存少了,就会缺货。存存多了,就会占用流动资金。因此,商人从经济学角度必然会通过加速开发,减少勘探投入来调控“库存”水平,其实就是调整储采产比,使其处于合理水平。无论油价攀生是何原因,无论石油资源是否丰富,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石油资源最终是要枯竭的。石油供应充满风险,勘探地质风险,区域分布风险,开发技术风险,投资财务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运输安全风险,交易市场风险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每类风险,只要没有事先预测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掌控、应对,都可能使经济体遭受打击。如果用军事力量来控制风险,本身又成为一个非常不稳定的风险,潜伏更大的损害,违背和平发展趋势。通过产业调整实现能源节约,工业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耗显著降低,效果非常可观。1965年以来美国经济增加了十多倍,石油消耗只增加了二倍;日本经济同期增加了40多倍,石油消耗只增加了三倍。因此,中国政府倡导节约型社会决不应该成为政治口号。石油节约,内涵丰富,既有微观意义上日常节约,也有产业向低耗能型调整的战略内涵,更包括利用价格税收手段调整高能耗产品的消费。石油节约有巨大潜力,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新能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