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义气

(2008-02-07 02:09:25)
标签:

杂谈

大年夜算是过完了。岁末的大片,时至今日看过的只有《投名状》、《色戒》、《集结号》。前者是我小时候经常听的一出评书:张文祥刺马。可惜给改编得太多了。刺马那故事比电影《投名状》更有张力,结拜兄弟三人,老二叛变,杀了老大,霸占了老大的妻子。这是《投名状》的故事,而不是《刺马》的故事,《刺马》是以上述故事为起点,张文祥毁容毁嗓,有点像《倚天屠龙记》里面的范遥,要杀了那个老二。要报这种仇的人,才有勇气毁容毁嗓,相比之下范遥先生却显得矫情了。《刺马》是一个关于“义”的故事,这又要说三国,关羽过五关之后遇到张飞,张飞挺矛就刺,说这红脸贼坏了兄弟的义气。中国人对于忠孝节义之类的概念,忠孝说得比较多些,可是看四大名著,忠是谈不上的,全是些不忠之徒,至于孝也不是孔子说的孝道,三国水浒是没多少孝的,红楼梦西游记都归了佛家,也无孝。节是女人的事,红楼梦说女人比较多,对节也没有什么概念,它不去关心这个问题。惟独义,排在最后,说得却最多。可见草泽的英雄,他们的人生准则和书本上的是很不一样。不义者,简直比不忠不孝更可恶百倍,又或者忠孝是男人一生中较难违背的准则,敢造反弑父的人天下也找不出几个,可是满大街都是些不义之徒,可见义和节一样,都是很容易越过的,惟其如此,坚守者才显得可贵。义,不是儒家的概念,倒像墨家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对抗着忠孝。中国人的思维,以为儒家是根源,其实说来说去还是道教和墨家,儒家那个境界说起来也不高,但是被人为地拔高了。不识字的人,不知仁德为何物,要做点事情,结伙干好事干坏事,都有道教和墨家的成分。你得把事情做大了,才能说仁德,要是停留在草寇水平上,不如谈义比较好。刘备出了桃园就没再和人结拜过(赵云那是不算的),结拜这种手段,在遇到太史慈、徐庶的时候他就没用,这说明刘皇叔已经是有身份的人了,不再是草寇,那时候全世界都知道刘备仁德,魅力99。《集结号》也是个好故事,说到底,还是一个“义”。这部分内容打动中国人特别容易。《色戒》更复杂些,也没走出黑社会那套思维方式,只是藏了更多的女人心。一旦女人掺和到“义”的事业中,这就会特别复杂,故事也多波折。因为女人的身体被征服之后,义就变质了,说它是情,那也不完全对,但义显然是不能建筑在肉体关系上的,假如桃园三结义是同性恋,那这故事就彻底完蛋了,那就意味着曹操也是同性恋(他喜欢关羽),难怪魏国的五大良将都不是夏侯家的人,同性恋当然不能搞到自家兄弟头上……这故事彻底乱了。总而言之,《投名状》想讲一个关于义的故事,其实还没有《集结号》和《色戒》讲得更直接、或更华丽。
 
补:今天把《长江七号》也看过了,星女郎不好看。周星驰的套路,小人物的悲欢,到这个份上也难有突破了。可见,人的好玩都是一时的,要一世好玩,还必须把这种好玩捧出来给人鉴赏,比较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色
后一篇:随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