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

(2007-05-16 21:27:34)
我家现在放一本电视剧,陈小艺和冯远征演的,我也不知道名字。每天回家看见EPK的妈妈在看。这部电视剧讲一个女人要离婚,跟男人吵,跟情敌吵,跟父母吵,跟朋友吵。里面的人物都像是有精神病,我看了三天,他们对吵了三天。我简直不明白现在的电视剧在编些什么,如果只是把吵架放到电视剧里做台词,这个本子可以写一万集,这叫“磨盘形”情节。后来发现编剧是万方女士,《雷雨》也是个吵架的戏,不过人物都在恰当的时候死了。我看眼下这本电视剧是不会有人死的,因为他们吵架的劲头比谁都大,但看戏的人很可能被他们烦死。
 
莫名其妙搞到一本《曾野绫子恐怖小说集》,结果是日文版的。我本来想送人,后来在扉页处发现,这是一本从鸟取县图书馆流传出来的书,有“指定公民馆文库”图章。印于昭和四十六年六月(1971年)。背后还有图书卡,历年的借书者姓名如下:
 
江泽?之子 47.3.7-47.3.29
宅行澄江51.10.27-51.11.12
寿子51.11.12-51.11.30
方田静江52.12.26-53.1.9
崛田千惠子53.3.29-53.4.15
崛田?江53.4.15-53.5.15
坂川胜风56.9.7-56.9.9
 
前面几位应该都是女士。两位崛田应该是亲人吧,可能是夫妻,千惠子在昭和五十三年四月十五日归还这本书,随即由?江借去,也可能是续借呢。最长的借书期间是崛田,从四月十五日到五月十五日,正好一个月出头一天,很可能该图书馆的借书期限就是一个月。
 
此书显然更受女士的欢迎,但出版以后5年内只有一个人借阅过,大约在当时也不是很流行吧。倒是昭和五十一年之后连续有四个人借来看。
 
最后一位借阅者坂川,他是将这本书归还的。往下就是空白了,那么,这本书不应该是借而不还的那种流失。它可能是被偷出来的吧?从鸟取县一直来到中国。
 
日本的县城,我知道的有兵库、福冈、鸟取。查了一下资料,平成七年鸟取县立图书馆改造成儿童园,不出意外的话,就是那时候流失出来的吧?
 
继续来推理。从登记的笔迹上看,七个登记名字的笔迹都不同,应该是他们自己写的。但是,我更认为是有多位图书管理员,9年时间内可能换过好几个。为什么这么认定?原因有三个:两位崛田在同一天还书借书,还书日期和借书日期笔迹相同,而他们名字的笔迹却不同,这说明在4月15日这一天是由同一个人写的;其次,“曾野绫子”的“子”字与“寿子”的“子”字完全一样;再次,所有签名都不纯熟,应该不是自己写的。
 
第一位借阅者的名字是黑色圆珠笔写的,后面全是铅笔。偶尔有几个日期是黑色圆珠笔。大约图书馆里只有铅笔和黑色圆珠笔吧。实际上用铅笔来填写借书卡是不对的,可以修改日期呢。
 
第一位借阅者的日期是用图章敲的,应该是那种可以翻转的图章,后面就全是手写的了。为什么起初有图章,后来反而用手写了呢?这一点想不明白。大概图章弄丢了吧。
 
他们借书似乎非常爱护,全书发黄,但无大破损(精装本也有一定关系),略有一点水迹,各页都有,在书页外围,似乎是书合上竖放的时候渗到的,不是看书时候打翻的水。此书没有标签带,仅在一页处发现有折角,书页平整。全书无任何涂写。
 
有关曾野绫子的资料:戰後最早登上文壇的新進女家,首推曾野绫子(Sono Ayako)。她出生於一九三一年京。戰後畢業於才女學校聖心女子大學英文科,大二時發表處女作「裾野」,二十二歲大學畢業前,和後來出任日本政府文化廳長的名作家三浦朱門結婚。在求學的十七年間接受一貫的天主教教育,並被灌輸清貧、貞節、服從三大基本美德,且受教士所說"Life is mere journey"的啟發,培養出對人生莫抱過度期望的態度,同時也產生需由此符咒中解脫的想法。因此其作品往往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翌年(1954)發表的「遠來之客」,曾被提名為同年上期的芥川獎候補作品。作品富有感性描寫,風格清新明快,且善於自人生取材,巧妙地刻畫劇情,具有解放女性活潑鮮明的氣質。與有吉佐和子並列為才女作家。此後陸續發表「巴比倫的處女市」、「海的墳墓」、「玻璃的惡作劇」、「黎明」、「牛骨」、「火與夕陽」、「玉響」、「愛的證明」、「二十一歲的父親」等等,被文藝評論家臼井吉見評為「才女時代」的到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杀
后一篇:陈晓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