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说谎者

标签:
2010青岛随笔 |
http://s1/middle/490d95c8t7ff8993b3c70&690
和我接触不多的人看见我写的文字总会很惊讶,不相信是出于我之手。
一年多前,有一位可爱的女同事很认真的问我,博客的文字是不是公司的文案帮我写的,确定之后,又微笑的指着我说:“谭老师,你挺适合走伤感路线的。”苦笑之后的有一段日子,我不敢再写那些伤感的小诗,怕有朝一日真被贴上忧郁熟男伤感小生之类的标签。
我想他们之所以惊讶,大概是源于接触我本人和接触文字的反差。
有的时候,我会解释,文字只是我消磨时间的一个小嗜好,当然难免也会无病呻吟。毕竟我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
我喜欢的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曾这样解释自己写作的动机,“因为没有地方可去,没有什么事情可干,没有什么朋友可以拜访,也没有什么有趣的书可读,所以每天晚饭以后,他总是回到房间,用写作来打发漫漫长夜。”这和我有些相像,虽然我经常为自己咬文嚼字的文章惭愧,但这确实是我除了喝酒之外,打发漫漫长夜的唯一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借用了佩索阿一篇短文的标题“写下就是永恒”,作为博客的名字,我希望能记住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一些情感细微的涟漪,因为我会忘记,我不希望生命最后是一片空白。我希望能记住些什么,不会因为我糟糕的记忆力而忘记了我曾经感动过,彷徨过,爱过。
对有些关心我的朋友,我会说,不要担忧我的孤独和脆弱,我的性格是一个复杂而又坚硬的多面体,忧郁和伤感只是我性格的一个侧面。
我认真的看完《九型人格》这本朋友推荐的书之后,无奈的发现,我原来是一个享乐型的完美主义的悲情浪漫者。我极力摆脱却又永远摆脱不了的,其实就是我的本性。
今天,我已经正视了自己庸庸碌碌的存在,幻想也在逐渐的破灭。未来,也很有可能如《我是说谎者》中的一句话“最终,以生活的名义将自己束缚在某个地方,终老一生。”
但在那些漫漫长夜里,在我和自己的对话中,我发现我永远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我总是谨慎的挑选词句来粉饰自己的情感。遮掩自己的初衷,不敢面对人性里黑暗的那一部分的存在。
确实,我厌恶这种懦弱.但是又没有勇气以全部的真实来面对这个世界。
后来,在我尊敬的黑泽明老人那里得到了某种解答。
《蛤蟆的油》是我最喜欢的影人自传,我喜欢黑泽明在文字中流露出的质朴与深刻以及对人性的毫微洞察,一如他的电影。
读完,意犹未尽。
也困惑,为什么黑泽明只写到《罗生门》就停笔了呢?
他在自传里这样说:“写自传的我不能穿过这个门(《罗生门》)再前进了。《罗生门》以后的我,要从《罗生门》之后我作品的人物中去认识。”
黑泽明曾这样解释《罗生门》的主题,人于自己的事不会实话实说,《罗生门》描写的就是不加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
我猜测,黑泽明不再写自传的原因,是不是也来自对这部电影的反思,使他不能确信,自己是不是真实的未加虚饰的写了自己。
在我们每一人的生活里,是否每一天都在上演着《罗生门》。我,我所以为的我,我想成为的我,我所隐藏的我,和你们眼中的我。
费里尼在《我是说谎者》中说:“我的影片是我终身漫长的,连续不断的一场演出。”
那我们呢,我们的人生,也许只是一场漫长的,连续不断的演出。
今天的我,依然不敢不加虚饰的面对生活。我也接受了我的胆怯和妥协。
我只能说,在我的生活里,我是一个说谎者。而你们,我亲爱的朋友,只不过偶尔在门外听到了我欺骗自己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