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花样游戏,让小学生体育准备活动充满激情的实践研究
(2013-03-04 18:03:39)
标签:
xkt13186陈琳燕教育 |
分类: 课题方案 |
附件三 |
课题名称:花样游戏,让小学生体育准备活动充满激情的实践研究 |
|||||||||||||||||||||||||||||||||||||||||||||||||||||||||||||||||||||||||||||||||||||||||||||||||||||||||||||||||||||||||||||||||||
负责人:陈琳燕 |
|||||||||||||||||||||||||||||||||||||||||||||||||||||||||||||||||||||||||||||||||||||||||||||||||||||||||||||||||||||||||||||||||||
研究起始时间:2012年11月——2013年11月 |
|||||||||||||||||||||||||||||||||||||||||||||||||||||||||||||||||||||||||||||||||||||||||||||||||||||||||||||||||||||||||||||||||||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情景一: 基本情况:三年级余方铖男体重(92斤),在体育课堂准备活动时,我要求他们慢跑2圈( 400米),该学生总是跟不上队伍,跑完集队时露出愁眉苦脸地表情,这个现象在体育课上持续一段时间后。一次课间休息我找他谈话,我:“为何在慢跑中总是跟上队伍,课前跟课上两个人似的”?该学生回答:“慢跑很累,不想动”。根据这个事例,该同学由于体重过胖,特别是上身,客观原因造成不爱运动,本次简单重复地慢跑也激发不了该学生地兴趣。 情景二: 基本情况:三年级傅淼男,该学生身材坚实,但是每次体育课准备活动慢跑中该学生总是行为消极,表现情绪很低落。有一次慢跑完,我问他:“你身体不好?”他回答到:“没有”。我也没多问,之后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观察,发现他一直这个状态。但是,有一次,我宣布本次课准备活动内容是“切西瓜”游戏课时,他就举起双手,高声欢呼“耶”。我当场为之一惊,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他很活泼,很积极,甚至表现地比其他学生还积极。说明该同学不是不能够完成体育活动,而是体育准备活动内容不感兴趣,为此,我对体育课内容修改跟调整。 在根据以上出现情况,我着手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对三年级全班28人准备活动慢跑是否喜欢调查表
从全班整体调查看,全班喜欢占39%,一般占57%,不喜欢占4%。从男生调查看,喜欢占33%,一般占62%,不喜欢占5%。从女生调查看,喜欢占57%,一般占43%,不喜欢为0。从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在课堂体育慢跑热身环节中,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体育准备活动游戏不能单一、枯燥。 |
|||||||||||||||||||||||||||||||||||||||||||||||||||||||||||||||||||||||||||||||||||||||||||||||||||||||||||||||||||||||||||||||||||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紧张状态的一个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体质特征,进行一些花样游戏。游戏具有良好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使每个参加的人都有可能获得胜利,并在活动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竞争意识。游戏提倡协调配合,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互相合作去理解他人,理解周围,理解个人的成功是溶解于集体的成功之中的,理解了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紧张激烈的竞争,互相协调的合作,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能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选择,合理安排,融洽相处,及和谐的发展。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活动。游戏充满了竞争性和不可预料性,学生在频繁出现胜负的游戏情感体验中,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耐挫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又树立了学生在失败中争取成功的坚定信念。游戏是体力、智力相结合的活动,很多游戏单靠身体实力不足以取胜,往往要靠灵活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来辅佐。在游戏中,经常需要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以设计出最佳的游戏方法,去争取游戏的胜利。因此,游戏活动过程中蕴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游戏本身是一种丰富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游戏场地的规划和布局、游戏器材的设计和制作,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游戏自身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创编,不仅可以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提高学生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游戏的创编过程中,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
|||||||||||||||||||||||||||||||||||||||||||||||||||||||||||||||||||||||||||||||||||||||||||||||||||||||||||||||||||||||||||||||||||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一)研究指向: 本课题针对体育教学准备活动中,出现学生不活跃,对单一的慢跑无兴趣这一现象。通过体育热身游戏内容的变化,热身形式的变化,使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营造班级的学习氛围、培养协商的团结意识。 (二)研究内容: 1.游戏内容的多样化 游戏是一种古老而广泛的活动,更是学生展现其活力的舞台。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游戏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体育游戏虽源于游戏,但体育游戏的工具价值尚未触及游戏的本真意义,其价值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尚存深入挖掘的空间。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的活动,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起到预热作用。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更加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1)传统游戏 “跑跑步,做做操”这里的“跑”是特指在田径场的跑道上沿着跑道跑几圈,“操”是特指做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踢腿运动等徒手操。准备活动中的跑步、做操是体育课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内容,是我们无法抛弃的,否则我们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粥”的结局。同时跑步、做操是常规的、必须的,如队列队形,是小学生最重要的一项准备活动,促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走、跑姿势,当然其队列队形的准备活动每学期的开学就要加强队列队形练习,是他们有个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这些传统游戏,学生已经对体育课感到很枯燥无味、厌学、乏味,对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产生没兴趣,没激情,不认真参与活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十分不利。笔者通过对体育课传统准备活动,让学生一起参与评比,每个人都是“小老师”这个职位来进行准备活动游戏,游戏结束来进行自评、互评、总结。促进学生对准备活动热学,有兴趣。 (2) 非传统的即对“跑跑步,做做操”进行改进后的方法。主要针对全班学生分组游戏,集体游戏,来促进课堂气氛,让全班学生动起来,让全班学生更有激情,对体育课更加感兴趣。 2.游戏形式 (1)单人游戏 (2)分组游戏 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勇于拼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使体育课的开头变的新鲜有趣、生动活泼、富有激情,是每个体育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在准备活动中采用了分组教学的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活动改变了以往枯燥、单调的准备活动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大多是先慢跑,之后是一套简单的徒手操,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周而复始,形成了固定模式,从而导致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没有激情,甚至出现一大批学生无故见习的现象。为了打破这种乏味的教学形式,在准备活动中我把学生按不同的兴趣分成了几组,选择他们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热身,例如:跳绳、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轮滑、游戏等。这样以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就不会厌倦枯燥的准备活动了,同时也达到了热身的目的。 例如游戏“之抓害虫” 规则及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分别面对面站在相距4米的两直线后,每人两个呼啦圈,另一组从通道中的双手后背在身后,跳过通道,线两侧的学生,两侧学生用呼啦圈套田中的“害虫”,每套到一个得一分,被套到的“害虫”即出田,最后比一比哪组的累计分多。 注意事项:“害虫”跳的时候双脚并跳,不能用手挡呼啦圈。 目的:发展下肢弹跳力及机敏的反应能力。 (3)团体游戏 针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学习态度,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制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相辅相成,互帮互助。 例如游戏“篮球与乒乓球” 方法:游戏者围成圈。游戏开始,教师指定任何一人从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开始游戏,第一人说:“篮球!”同时两手做成乒乓球的样子。第二人应接着说:“乒乓球!” 同时两手做成篮球的样子。如此交替进行。如果某人发生错误,必须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然后从发生错误的人开始,继续游戏。 规则:①必须讲话与手势同时进行。②前后两人之间不能停顿时间过长,否则为失败。 教学建议:也可以采用说高低、胖瘦等,并做出相反意思的动作来进行游戏。 在实施阶段中,传统游戏和非传统游戏一起实践,每2节课为一次,一次结束结束进行自评,2次自评后进行互评(一个星期互评一次),根据学生自评、互评的要点进行教师总结性评价(二个星期总评一次)。 3.游戏的评价: 我在体育教学准备活动中采用了“三步评价法”。第一步,先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简要的对照评价内容、标准的自评,给自己打出一个等级;第二步,让参与互评的同学举手表决,以ABC三等中票数多的一等作为该同学互评的等级;第三步,教师和同学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对评价差距大的同学是否进行修改该评定。在评价时始终牢记评价的目的是促发展,评价要多激励,评价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是进行教育的过程。 (1)自评 学生自评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运动能力的提高、确定自己应该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有利于教师确定分组教学及分层评价、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了体育运动的学科特征。在课堂准备活动游戏结束后,教师按照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育素质来进行评价。学生自评主要是对学生自己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的评价,是对自己在单元学习前自定目标和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属于质性评价。在评价前:第一,发放学生自评成绩登记表,让学生选择好自己的自评等级;第二,依据学生自评等级分成乐学、善学、勤学三个学习小组,从适合学生争优上进的心理需求,对学生数进行合理调控;第三,制订各组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按照提优、促中、补差的原则,分成人数相等的常规教学小组。 下面是我采用的学生自评和互评课堂表现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及其中一个班的评价情况分析: 评价内容和标准: 1.学习态度: A、上课积极认真,能自觉、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 B、上课比较积极认真,能比较自觉、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 C、随意性比较大,不积极认真上课,课堂学习也不够自觉主动。 2.情意表现: A、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很自信,敢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B、在学习中有较好的心理表现,比较自信并能克服一定的困难。 C、在学习中不太自信,个性比较突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有待提高。 3.合作精神: A、能主动配合同伴学习或游戏,在学习中关爱并帮助和鼓励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合作意识好。 B、能比较主动的配合同伴学习或游戏,在学习中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的关爱和帮助不是很主动,有比较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合作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C、不配合同伴学习游戏,和同学的关系比较紧张,容易和同伴发生矛盾、并时常指责辱骂同伴。
(2)互评 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去对别组进行评比。在评价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来评定体育课堂成绩,更不能因为家庭条件来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可以评价组里的优秀的同学,同时也可以评价这组游戏小组不足之处。评价规则循环式评价,即A评价B,B评价C,C评价A。
(3)总评 即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各个方面的表现或结果,都给予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作证明,提供关教学是否有效的证明。总结性评价有2个基本特点: 1.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在某门课程或课程的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的确定,以便对学生成绩予以评定或为安置学生提供依据; 2.总结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在课堂结束部分,教师必须作出相应的评价,以至于学生对课堂上的表现更为了解。 评价情况分析:(共28人,男生21人、女生7人)
|
|||||||||||||||||||||||||||||||||||||||||||||||||||||||||||||||||||||||||||||||||||||||||||||||||||||||||||||||||||||||||||||||||||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 1. 2. 3. 4. (二) 此课题研究周期1年,笔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
注:本方案使用宋体5号字, 1.5倍行距,A4纸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