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案:利用石头资源在幼儿中班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3-02-27 17:55:11)
标签:

xkt13184

毕叶珍

教育

分类: 课题方案

淳安县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利用石头资源在幼儿中班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毕叶珍

研究起始时间:201211月起至201311月止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一)情境分析

1.结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发现及启示

事件1:在开学不久的一次晨间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都扔掉了平时最喜爱玩的皮球,围成一堆,有几个还拼命想挤进去看。我纳闷“孩子们在干什么呢?”出于好奇,我也凑过去看了一眼,原来是我们班的乐乐手拿着块石头,在地上画画呢。随着她的小手滑动,一条条红色的线条在地上清晰地显现,孩子们都觉得很神奇,“石头怎么也能画画呢?”她们纷纷要求乐乐把“宝石”借给自己玩玩……

事件2:午睡的时候,大家都睡着了,豆豆翻来覆去就是不肯把眼睛闭起来,手还一直在被窝里动来动去,我掀开被子一看,他的小手紧紧地握成拳头不让我看。在我的坚持下,他闷闷地说:“等下起床再还给我哈!”。我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子。我随意地把它放在了一边……放学的时候,豆豆奶奶在门口等,可是豆豆就是不走,在他奶奶的追问下,他才说:“我的‘小鸭子’还在老师那里。”我一听就懵了,“什么小鸭子?没把小鸭子交我手上呀!”在我的引导下,孩子才说了午睡时的那块石头是他的“小鸭子”。我拿了石头一看“嘿,还真像~!”

事件3:经过前两次事件后,我对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的观察特别留了心。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把在地上捡到的石子藏在自己的口袋里,还经常围在一起拿出来互相比划,尽管那些石头小的像米粒般大小,在我们眼里看起来是那么不起眼,可在孩子的眼里就是一件大自然赐予的玩具。

启示:从事件一可以看出孩子对于偶然间发现的现象(信手涂鸦)充满好奇,并且有希望进一步接触、探索和操作的渴望。

从事件二看来孩子眼中充满着美和童趣,对于孩子来说“一花一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但凡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都能引发孩子的无限想象。

既然孩子们对石头这么感兴趣,何不趁机把石头资源利用起来引用到我们的主题活动当中来呢?

2.结合周边天然环境的条件优势

有了以上的启示后,我开始调查周边的石头资源。发现就在我们幼儿园的傍边有一条小溪。河床上堆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这是一个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加以利用。

(二)理论依据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他强调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解放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让幼儿在充分感知、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遵循这一规律,结合我园实际,我们重点从幼儿兴趣需求出发,挖掘幼儿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选择适宜的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意识

2.陈鹤琴理论

1)给孩子学的东西三条标准

一是“凡是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有可能作为幼稚园的教材。”

二是“凡教材要以儿童的检验为根据。”

三是“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

2)“活教育”课程论

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针对传统教育书本万能的旧观念,所形成的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3)“活教育”方法论

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最重要的是要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

3.兴趣和好奇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石头资源:是指自然中存在的各类石头,以及有关石头的图片、影像、人工建造的石头建筑等。

主题活动:在集体性活动中,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

石头主题活动:在集体性活动中以石头为线索,围绕石头的主题进行展开的活动与交流。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一)研究指向

针对农村幼儿园孩子玩石头现象,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山区农村本土资源。构建适合我园幼儿开展主题活动课程;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提高幼儿活动能力水平,改变我园幼儿活动教育现状,为同类幼儿园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主题活动设计表格

主题设计

内容板块

活动意义

成果形式

语言感知

听石头故事

感知描写石头的语言魅力

书籍图册

手工制品

绘画作品

石头收集

活动摄影

说石头建筑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健康运动

玩石头游戏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做“石头”运动

体会人们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热爱劳动。

科学探索

观石头属性

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探石头实验

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兴趣

艺术创作

绘石头图画

提高幼儿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作石头美工

提高幼儿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1.语言感知类主题设计:

1)听石头故事

以石头为主题,教师向幼儿讲述有关石头的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让幼儿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描写石头的语言魅力。如《女娲补天》、《打火石》和《石头的故事》读《石头汤》绘本等活动。

2)说石头建筑

以石头为主题,通过图片﹑影视﹑实物等相关石头建筑内容,让幼儿来表述其中的内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供长城、宫殿、石头房子、石头阶梯,石子小路等等图片。

2.健康运动类主题设计:

1)玩石头游戏

以石头为材料设计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锻炼幼儿身体,丰富幼儿在园期间的学习活动内容。如《石头搬运工》、《看谁投得远》、《我学小马过河》等游戏活动。

2)做石头运动

以石头为主题,设计有关石头的运动操,如搬石头动作、抬石头动作、雕刻石头动作等,让幼儿在运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相关石头的劳动,进一步体会人们劳作的辛劳,教育幼儿热爱劳动。设计了《石头操》和《我学石头滚滚滚》等游戏活动。

3.科学探索类主题设计:

1)观石头属性

根据石头形状、颜色等自然属性,通过组织幼儿观看、讨论,了解一些石头的一些基本自然属性,加深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设计了《我看到的石头》、《各种各样的石头》等教学活动。

2)探石头实验

以石头为科学探索实验的对象,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如砸石头感知石头的密度、往装水的瓶子里放石头感知石头的体积等。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体会实验带来的变化,增加幼儿实验乐趣,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兴趣。设计了《是沉还是浮?》、《比比谁更硬》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4.艺术创作类主题设计:

1)绘石头图画

以石头为载体,在石头上用笔绘画;以石头为材料,在其载体上画一些简单的图案。通过绘画,丰富幼儿学习内容,提高幼儿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设计了《我是漂亮的小石头》、《有趣的石头滚画》等美术活动。

2)作石头手工

用石头、树叶、纸张、毛线等各类材料,通过粘贴、拼接等方法进行手工组合创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提高幼儿创作能力和想象力。设计了《我把石头变成》发展幼儿想象及动手能力的活动。

附:                              主题活动计划表

月份

活动内容

活动评价

1月份

语言活动:《打火石》、《女娲补天》等

 

2月份

学前阅读活动:读绘本《石头汤》等

 

3月份

综合活动:《收集石头建筑》等

 

4月份

体育游戏:《我是石头搬运工》

 

5月份

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石头》

 

6~7月份

美术活动:《漂亮的石头》等

 

8~9月份

体育游戏:《看谁投得远》等

 

10~11月份

手工活动:《我把石头变成》等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10月至201211月)查阅资料,制定研究实施计划,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212月至201308月)按计划组织实践行动,同时进行调查记录,获得数据,并根据实践目标不断思考、调整。

3.反馈阶段:(201309月至201210月)进行问卷再测,完善实践行动。

4.总结阶段:(201311月)收集、整理、分析各种数据资料,得出结论,并完成实践成果。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注:本方案使用宋体5号字, 15倍行距,A4纸三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