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阳小课题
安阳小课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82
  • 关注人气: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案: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主题活动设计研究

(2013-02-26 19:30:00)
标签:

xkt13183

张淑维

教育

分类: 课题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主题活动设计研究

负责人:张淑维

研究起始时间: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高段作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课堂写话教学片段举例:

步骤1:出示图。图的内容为:小朋友在植树、树苗上方有几只小鸟

步骤2:师提示: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步骤3:孩子们观察图,思考,下笔;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写话结果反馈: 

    1.吴珍翎、李文翔等少数几位同学的写话重点突出,句子通顺,并且能用上好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王旭、范瑜晴等几位同学的写话词不达意,句子不通,有多处重复的话,整段话看下来仿佛是在云里雾里。

    3.大部分同学的写话句子欠通顺,缺少灵动,标点使用不恰当,内容缺乏想象,聊聊数语便无话可说,无从写起。

(三)原因分析

1.写话之前,教师给予了内容上的一些提示,如:植树时,树苗上方的小鸟可能会说什么呢?小鸟也许会说:“啊,真好啊,我们又有新家啦!”但不应该写小鸟说:“我们要飞回南方去啦!”之类违背图意的话。如此一提示,则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使孩子们的写话内容千篇一律,缺少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象。

2.考虑到孩子们能对写话以及今后的习作保持长久的兴趣,笔者也没有给学生定下写话的字数要求。如此一来,一些懒惰的孩子把所能看到的画面内容交待之后,便不再“绞尽脑汁”思考。如王威同学仅仅通过关联词“有的……有的……”把画面“所见”交待了一下,至于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锹土怎样提水,会说些什么等等则没有进行想象描写。

3.孩子们日常会话习惯用方言交流,许多意思可以用地方话表达出来,但不知道如何转化成普通话。如范瑜晴等少数几位同学会把“你”说成“里”,肥皂说成“皮皂”,“拿”说成“拉”。

 4.农村低段孩子识字量少,阅读面窄,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语感不强。即使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去描写,要写一些什么,也会因为没有词语积累在心而表达不出。如一幅一个小朋友在洗澡的图,孩子们看了不知道说“淋浴器”、“喷头”等词,就会影响到他写话的信心。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写话教学: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低段的写话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石、低段的写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主题活动:在集体性活动中,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

写话教学主题活动:根据时间、季节、节日以及可以激发孩子兴趣的话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以该主题为线索,设计、组织、开展以积累词汇、句子、丰富阅读量、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一)研究指向:

针对农村低段孩子写话兴趣不足、词汇积累有限、书面表达水平较低的现象,通过设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达到激发思维、培养兴趣、丰富体验、提高写话能力的良好目的。

(二)研究内容:

1. 写话教学主题活动设计的意义:

主题活动的形式灵活,内容贴近孩子日常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增强体验,丰富感受,丰厚生活积累,获得表达素材。

2.写话教学主题活动设计的原则:

(1)活动性原则。课程的设计和组织应体现活动性,让小朋友在活动中受到学习和得到发展。

(2)适宜性原则。活动的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孩子乐于接受,有兴趣地参与活动。

(3)趣味性原则。活动的形式丰富有趣,能充分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4)启发性原则。活动设计的目标明确而有意义,能使孩子通过活动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5)全面性原则。活动的设计面向班级全体学生,使每个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和活动体验,在写话能力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写话教学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1)主题活动之一:

时间:2013年3月    

主题:寻找春天

设计意图:草长茑飞、花红柳绿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通过让孩子们找春天,观察春天,画春天,写春天,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习惯,体验获得发现的乐趣,丰实写话素材,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主题目标:

①感知春天的美景,发现春天的变化和特征,学会记录观察所得。

②通过用画笔描绘春天、用口头语言讲述春天、用书面语言描写春天丰富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

①寻找春天---寻找、发现校园内、野外等地动、植物的变化和人们的活动,作好记录

②表达春天---画春天、说春天、写春天

③播种春天---播下一粒花种,养育花种,观察记录花的成长

活动准备

观察表格的设计、观察方法的指导

活动评价

进行春天主题绘画、春天主题写话评比展示

成果展示:

    绘画作品、写话作业、观察记录表

 

(2)主题活动之二:

时间:2013年4月    

主题:设计制作

设计意图:二年级下册园地四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我们的小制作”,结合此口语交际练习,开展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通过孩子们的亲手制作,切实感受作品的制作过程,体会创造的乐趣,明白真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是写话和写作的源泉。

主题目标:

①通过详细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②通过将制作方法及制作过程中的感受、想法形成文字,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明白写话和写作的材料需从实际中来的道理。

③通过废品利用再创造,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淘冶情操。

活动内容:

①共同的小制作---分组设计制作词卡,玩词卡游戏

②独特的小制作---自主设计制作小作品,如用硬纸做火箭、用卡纸做猪八戒、用塑料瓶做花篮等等。

活动准备:

硬纸、卡纸、橡皮泥等材料的准备;给学生分组;

活动评价:

比一比谁的手巧,谁说得最清楚,写得最明白

成果展示:

学生小制作成品;写话作业(我的小制作)

 

(3)主题活动之三:

时间:2013年5月    

主题:观察人物

设计意图:孩子们身边有熟悉的老师、同学、父母、亲人等等,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在孩子们的生命长河中流动着,并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孩子们喜欢与熟悉的人交流,期待了解身边的人,通过该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走进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关注身边的人,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主题目标

    ①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初步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②通过观察,培养孩子们思考、倾听的习惯。

活动内容

    ①观察一位同学

②观察师长---观察一位老师或亲人

③猜猜我是谁---读学生写话,猜话中描写的是哪一位同学

活动准备

    人物观察方法指导,观察日记的写法指导
活动评价

    比一比谁观察得最仔细,描写得最准确

成果展示

    写话作业、观察日记

 

(4)主题活动之四:

时间:2013年6月    

主题:走进童话

设计意图:童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性、夸张性,故事神奇曲折,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童话故事是引导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通过主题活动的设计,引导孩子们从阅读童话开始,养成每日课外阅读的习惯,丰富文学积累。

主题目标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讲述童话故事,摘录童话故事精彩片段编辑成手抄报等方式开拓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渗透手抄报等学习载体的版面设计知识,丰富课余生活,体验学习乐趣。

活动内容

①读童话故事---做阅读笔记,班级展示

②讲童话故事---复述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

③编手抄报---分组编辑手抄报,各组设立不同的童话主题

活动准备

阅读笔记摘记项目设计,班级成员分组分工,手抄报编辑知识学习,材料搜集方法指导

成果展示

阅读笔记;手抄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如下表:

阶段

 

主要工作

达成目的

思考阶段

2012.11.15~2012.11.30

1.查看文献,分析班情,学情。

2.观察、调查班级学生在写话、词句摘记、编写手抄报时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确立课题方案。

 

1.思考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2. 梳理课题方案思路。

3.收集有关研究材料,掌握研究信息,为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准备阶段

2012.12.01~

2012.12.15

1. 方案的论证,改进课题研究方案。

2.完善课题方案的撰写。

 

1.制定课题操作计划,开展初步的研究工作;按照研究的理论构想,确定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

2.明确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明确合作型彩虹班创建的主要研究内容。

实施阶段

2012.12.16~

2013.6.30

1.课题研究正式运作。

2.组织实施主题活动,挖掘每一次活动内涵。

3.将课题研究与写话教学结合,针对每次活动的具体问题提出修改方案,在实践研究中总结、反思、提升。

4.及时收集和记录研究涉及的各类资料。

1.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实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丰富语言积累,增实阅读量,提高观察力、想象力,激发思维,提高写话水平。

2.形成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

3.提高师生组织能力。

4.建立评价机制。

 

总结阶段

2013.7.01~

2013.9.30

1.分析整理研究资料,梳理结题框架,明晰后续研究的基本走向。

2.总结课题研究收获,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1.活动资料整理,编辑成册。

2.归纳和反思研究的实效。

3.撰写相关成果报告,完善成果文本。

       

(二)研究方法:此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